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25个法院试点执行精细化管理

2013-11-16 12:29: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广东25个法院试点执行精细化管理

“网购快递式”信息提高执结率

2012年6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选择了25个法院开展执行精细化管理试点,将现代工业化管理理念应用到法院执行管理工作中来,构建“资源配置优化、流程管理细化、执行公开强化”的法院执行工作体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审理执行更多案件。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广东高院了解到,25个试点法院平均个案执行周期为75天,较此前的90天周期缩短15天,案件执结率同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60%提高到85%,实现了执结率、执行到位率上升,执行周期、涉执行信访率下降“两升两降”的可喜局面。

广东高院院长郑鄂表示,广东法院执行战线存在的案多人少、执行效率偏低等困难及问题决定执行工作必须引入执行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执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执行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基础,通过简化而严谨的精细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和管理成本的耗费,实现执行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采取分段集约“流水化作业”,分设文书组、查控组、实施组等专项执行组,行使财产调查权和控制权,将执行程序分割,文书组、查控组和实施组之间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分权制衡,形成运行有序的“流水线”,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提高执行效率。仅2012年前三季度,该院就审结执行案件2178件,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100%。

“一个案件从进入执行程序开始,会涉及到立案、分案、财产调查、财产控制、财产处置结案与归档等多个节点,执行精细化管理对每个节点时限进行了细分。”广东高院执行局局长许佩华介绍,每个节点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了严谨期限,在规定期限届满前系统将主动提醒,规定期限届满后仍不能完成既定任务的,系统将自动锁死办案权限,无法继续流转,从而杜绝了消极执行行为,大大提高了执行案件办案效率。

“执行案件当事人对案件进度的关注,就和网购的消费者查看商品出库和快递记录需求是一样的。”许佩华坦言,过去执行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是导致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产生误解和不满、进而信访投诉主要原因之一。

为满足当事人实时掌握执行案件进展的需要,执行精细化管理将执行案件从立案到结案整个过程,划分成多个关键节点项,针对每项节点内的办理过程自动生成执行日志,通过系统对配置好的信息公开设置,执行节点信息与执行日志信息可以实现“网购快递式”实时发布。以白云法院为代表的执行工作短信互动平台和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为代表的执行公开网,成为执行公开的两种主要方式。

许佩华认为,执行短信平台和执行公开网是“网上执行局”的雏形,解决了以往财产线索处理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的难题。(记者章宁旦 通讯员裘晶文)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