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评论频道> 话平安

取消信访排名制度正当其时

2013-11-13 11:27: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郑艳申

中国信访制度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并将以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点对点”通报制度取代信访排名制。

始于2005年的信访排名制度设立的初衷在于追责信访工作中有关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并逐步成为地方党政干部政绩的考核指标之一,与党政机关领导的升迁直接挂钩。其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基层官员迫于信访压力,组织大量人员、耗费巨额经费进行截访工作,乃至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恶性事件。

同样是由于信访排名在党政机关工作中拥有一票否决权,使地方政府与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事务时,不得不考虑信访因素。在处理潜在信访人员相关事务时,不得不有所顾忌,从而可能不能作出秉公决断。个别访民摸透了地方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心理,开始以不断上访为要挟要求取得不合理利益。地方政府与司法机关面对此种情形,往往是以金钱等社会资源与访民达成不上访的协议,并因此而形成示范效应,使更多的人效仿。

因此,信访排名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地方官员重视群众信访工作,但也因此使信访工作陷入治标不治本的错误循环之中,难以自拔。取消信访排名制度可谓是正当其时。

当然取消信访排名制度绝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不用再去关注群众诉求,反而应是更加关注。取消信访排名制度,是促使地方政府放弃截访的信访处理手段,而去关注民众信访的原因、关注群众的诉求本身、更积极地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这也正是“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新思路的追求目标,是在探求一种治标治本的问题解决方式。

转变信访工作机制,让信访工作更合理,既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同样也是司法机关的职责所在。司法机关应当不断以个案的公正推进司法公正,以审判独立加速实现司法公信力。信访工作困境的根本解决途径或许就在于此,就是要不断树立民众的法治意识,使民众诉求的表达真正进入法治轨道,使民众信法,而非信访。

同时,在信访工作中,对于借信访向地方政府或司法机关施加压力,寻求不正当利益的影响社会安定的非法信访行为必须给予严厉打击,以保障社会公平与司法公正。

因此,笔者认为,取消信访排名制度正当其时。其一方面使地方政府关注民众诉求的实质内容,而非行为本身;另一方面使司法机关没有后顾之忧地正确适用法律。

当然,要把信访工作做好,就必须正视民众反映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从问题的本源入手,正视群众诉求,减少权力干涉司法,实现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实现问题解决方式的法治化。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政府权力,用制度保障民众权益。不断促使民众正确表达诉求,不断保证民众合法权益得以维护。

解决信访问题,将会进一步加深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这也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所在。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信访工作的科学发展,使民众更顺畅、更合理地表达诉求。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实现人民更幸福的生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共筑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