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上海

上海浦东:提升矫正质量 帮扶浪子回归

2013-11-13 09:44: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上海法制报 

    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区域之一,自2003年以来,浦东坚持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落实多种举措,强力推进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浦东新区人口的不断导入,浦东新区社区矫正人员急剧扩大,在册人数是试点之初的3倍且增长较快,已超过一个中型监狱的关押规模。为了应对急速发展的社区矫正形势,浦东新区司法局通过狠抓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的质量,矫正人员重犯率始终低于全国0.2%的平均水平。

    突破五大瓶颈

    理顺工作机制

    浦东新区突破组织瓶颈,通过改革将公安的部分执法职能转移到司法,形成以司法行政为主体、公检法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实现矫正管理的一体化。突破资源瓶颈,先后建成三个集“监管矫正、教育矫正和心理矫正”于一体的社区矫正中心,实现执法平台的规范化。突破监管瓶颈,投入使用手机定位系统、电子脚踝监控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实现监管过程的信息化。突破方法瓶颈,积极探索心理矫正和分类矫正,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突破地域瓶颈,明确来沪人员接受的条件程序,实现来沪人员监管的属地化。

    规范执法程序

    强化服刑意识

    在浦东新区,社区矫正人员报到首日会拿到“管理细则告知单”,列明矫正期间应遵守的事项; 入矫宣告后矫正人员要签订《社区矫正责任书》明确有关责任。对社区矫正人员在周报到、集中教育、思想汇报、公益劳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申报日常行为奖励。但对有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苗头绝不“捣糨糊”,及时联合检察官、社区民警共同做好批评训诫,对经过教育批评仍不悔改的给予警告直至提请收监。此举不仅维护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而且也强化了矫正人员的服刑意识。

    落实社区服务

    引导悔罪赎罪

    浦东新区将敬老院、阳光之家、环卫所等作为社区服务基地,并将社区服务分门别类列成“菜单”让矫正人员自助选择发挥所长。落实专人,负责社区服务的监督和效果评价。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务受到社区服务基地领导的大力肯定。很多矫正对象也表示,社区服务不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错,更在赎罪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提升。

    开展分类矫正

    提升法制意识

    浦东新区广泛吸纳教育资源,成立社区矫正“讲师团”,邀请检察官、社区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开展法律、心理健康、职业发展、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根据矫正期长短和犯罪类型等开展个别化矫正; 根据矫正人员年龄、职业等开展分类矫正; 在青少年矫正教育中引入艺术矫正方法,拍摄青少年矫正原创微电影。通过矫正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探索,因人施教,转化效果明显。有的矫正人员主动放弃报复“私了”的念头,极大降低了重新违法犯罪风险。还有的积极主动向敬老院、地震灾区等捐款捐物,参与爱心义卖等,社会责任感等明显增强。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视频]上海浦东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挂牌
·浦东区检察院召开强制医疗程序适用研讨会
·上海浦东新区检院举办第二届检察文化月活动
·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平安浦东”集中宣传活动
·浦东:念好“政社互动”这本经
·上海浦东法律援助中心最关注法律惠民

·上海浦东法律援助中心最关注法律惠民
·浦东检察院积极探索涉罪未成年人跨区域观护帮教
·上海浦东万祥镇开展暑期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
·上海浦东万祥镇开展暑期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