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上饭、交不起学费、看不起病,遇到难事,该他管不该他管的,群众都来找他……
武书军:大伙的“110”
在武书军(左)的带领下,“聂河渔洋柚”逐渐打出品牌。
虽为“中国最小的官”,每天却是马不停蹄,大到农产品卖不出去,小到夫妻闹了别扭,村民们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也因此被戏称为大伙的“110”。
他,就是湖北省宜昌市人大代表、宜都市聂家河镇肖家岗村党总支书记武书军。
忙着带领村民致富,忙着为村民鼓与呼,用他妻子的话说,他是“吃着一斗米的饭,操着十石米的心”。
两份建议,推动政府解决群众“出行难”
肖家岗村属于山区村,地势偏远,交通不便,村里没有大型工业项目,只有依靠土地生存,靠农业致富。武书军接任村党总支书记那年,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出行难、农用物资运输难、农产品销售难,脱贫致富谈何容易?
要致富,先修路。望聂公路是聂家河、肖家岗、邓家桥、柑子园4个村8000多人生产生活的经济主动脉,全长13公里。这条路路况差、交通事故频发,不仅公路沿线农户农产品价格低销售成了问题,学生上学乘车安全更令人担忧,当地群众怨言不断。
武书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跑政府、找部门,并利用人大代表身份,在该市人代会上递交了《关于尽快修复望聂公路确保畅通的建议》,得到了当地人大常委会、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交通部门积极落实代表建议,当年安排资金修复了1公里路。当得知群众普遍反映修复进展缓慢,武书军又多次到交运局找领导反映情况,并在第二年的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加快望聂公路修复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的建议》。在他的建议推动下,当地政府将望聂公路修复作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共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全面完成了铺油修复工程。
多方奔走,解决“三大工程”资金不足难题
路通了,车来了,农产品有销路了,学生乘车安全有保障了!有了好的开头,武书军信心更足了。他带领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全村大力实施“路通、水畅、电足”三大工程,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他提出“向上争取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自筹一点、农户出一点”的融资方式。农户思想不通,不愿意出钱,他和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多次上门拜访村里在外创业的能人,他发动他们回报家乡;领导办公室,他成了常客。
记不清跑了多少路,找了多少人,说了多少话,他终于跑来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村民走上了平坦路,吃上了放心水,用上了舒心电,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的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
路通、水畅、电足之后,他又思考着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村里争取到现代农业高效标准茶叶项目,建立了1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户每亩茶园增产30%以上。同时,他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打造“聂河渔洋柚”品牌,使蜜柚的销售价格由一个1元至2元提高到8元。
村民坠亡,三天三夜帮家属维权
村民富了,村庄美了,他的倾心付出赢得村民的赞誉和拥戴。连续两届,他当选宜昌市人大代表。
他更忙了。吃不上饭、交不起学费、看不起病,遇到难事,该他管不该他管的,群众都来找他。肖家岗村三组村民曹某,到建筑工地工作40分钟便意外坠亡。施工方以曹某到工地工作时间不足1小时为由,只愿意支付7万元死亡赔偿金。曹某妻子没有文化,不知如何维权,又急又悲。于是,武书军出面和施工方艰难谈判了三天三夜,终于帮助家属争取到17万元死亡赔偿金。
作为人大代表,武书军也是积极履职为民。他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快陆渔一级公路建设的建议”、“关于解决山区人民收看宜都电视台的建议”、“关于将合管办工作人员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建议”等30多条建议。建议被落实后,受惠群众达到数万人。
武书军常说,在他眼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群众信得过,他愿意永远当大伙的“110”。(李姜洁 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