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财政”让公众看明白
浙江温岭:开启35个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
浙江省温岭市人大网站公示的35个部门决算公开情况
10月30日,浙江省2012年省级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陆续在各门户网站首次亮相,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数月前,浙江省一个县级沿海小城——温岭市就率先开启了35个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
“公开的决算要让公众看明白”
6月19日上午,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继平率调研组赴该市财政局就2012年部门决算公开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公众对部门决算关注度日益增强,我市部门决算涉及面广、报表多、要求高……”温岭市财政局总会计师王萍就决算存在问题及公开计划进行详细汇报。
“部门决算是一个庞大的报表体系,填报口径多样、复杂,决算账表的真实性和一致性非常重要!”“部分公众不熟悉决算报表体系,公开的决算要让公众看明白。”“我市今年首次实现预算和‘三公’经费全公开,可借鉴预算公开的实践经验,稳步有序推进……”参加调研的温岭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何培根等纷纷建言献策。
鉴于目前报表体系中没有与该市预算公开格式完全相匹配的报表,该市财政局多次召集会议专题研究。在决算公开部署会议上,该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人和财政局就决算报表的公开主体、格式体例、文字说明等进行详细要求和布置落实。
决算信息一目了然
自5月初公开35个市级部门2012年“三公”经费决算数后,温岭市人大、财政局、各预算单位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审查批准决算、细化公开表格式、批复决算、决算自查、重点抽查、调账整改……做实做细部门决算公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7月31日,温岭市水利、交通、建工、残联、经信等5个部门作为首批决算公开单位,掀开了决算的“红盖头”,将2012年财政决算信息在该市政府门户网站、温岭人大网、部门网站显著位置按时公开。
一边是火热地“晒”决算,一边是紧张有序地“磨”决算。8月28日,在温岭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和助推下,该市公安局、科技局、农林局等30个部门相继将2012年决算表一一拿到网上公开。如今,鼠标轻点温岭人大网,每一位市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字体显示的“2012年部门决算公开”专栏。只要点击链接下载,解压文件包打开查看,各部门本级及下属单位的决算信息一目了然。
详细反映每个项目支出情况
“我看到35个部门的决算信息在温岭人大网公开了!”一直关注温岭预决算信息的退休干部老叶兴奋地告诉笔者,从报纸上他还看到财政部的《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之前在省内所有县级以上政府进行预决算公开,温岭走在了全国前列……
温岭市今年的部门决算公开表共有4张大表格,其中“部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完整反映收支规模及所有资金来源,“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决算表、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决算表”,则基本涵盖全部政府性资金支出情况,详细反映每个项目支出情况。“结转和结余”涵盖上年结转使用和当年尚未列支的资金情况。有专家认为,温岭决算基本支出披露到功能分类项级、经济分类类级,项目支出披露到功能分类项级及具体项目名称,是国内目前披露得较为详细具体的公开表式。
为解决决算报表复杂、预决算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各部门及下属单位对决算进行详细地填报说明,包括部门职能、机构基本情况和年度决算收支情况等,确保公众能看得明白,从而参与监督。
今年9月,温岭市人大主办并开通了国内首个参与式预算网。在每一篇信息和网页后面,都设置“我要评论”的留言板块,细心呵护着公众对决算信息的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推进财政民主化、透明化。
“在谋划和总结中砥砺前行”
9月18日,温岭市召开2014年预算编制工作会议,这是近年来召开最早的一次预算工作会议。“明年要实现市、镇(街道)两级预决算公开全覆盖、部门预决算公开全覆盖、预决算资金来源的全覆盖……”出席会议的温岭市常务副市长张永兵清晰地勾画出明年预决算公开的蓝图和发展路径。
10月9日,又是不寻常的一天。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明、副主任林继平会同办公室、财经工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负责人,对部门决算公开工作进行全面“把脉”和“体检”,这在温岭历史上是首次。
“今年,我市部门决算公开工作呈现公开时间早、基础实、分工明、内容细等特点,本次公开部门35个,公开单位173家,公开报表近700张,公开率达65.53%,涉及资金40.43亿元……”温岭市财政局副局长江陶舜详细汇报了2012年部门决算公开工作情况。
为更好地总结、规范、提升部门决算公开工作,与会人员以严谨、求实、负责的态度,纷纷就决算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进一步深究细查,开出一剂剂“妙帖良方”。“2014年要进一步加大决算公开力度,在公开时间、程序、科目上不断进行优化,让老百姓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探索有效形式让公众参与决算监督,确保取得更大实效!”张学明提出了新的要求。
温岭市参与式预算的改革实践和预决算公开的成功探索,辐射效应日益明显,上海、广州、黑龙江、四川等地的人大工作者、财政专家们纷至沓来,一次次地深入交流和研讨,一趟趟地传播预决算公开样本,一步步地延伸“阳光财政”的路径和轨迹。(赵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