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安徽

安徽近距离低门槛无障碍为残疾人提供法援服务

2013-11-10 15:02: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在安徽滁州高校任职的小朱是家人眼中的骄傲。但一次意外车祸,让年轻有为的他智力严重受损。肇事方见状,只垫付了一部分医疗费就不肯再露面。8月19日,小朱走投无路的家人向滁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中心随即开启绿色通道,一次性为小朱办结手续。不到两个月,小朱一审成功获赔26万余元。

    像小朱这样的残疾人需要法律援助,在安徽基本上能做到“应援尽援”。近年来,安徽省司法行政机关在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方面持续发力,不仅同残疾人联合会“牵手”,联合发文扩大援助范围,还开展专项活动把残疾人作为重点援助对象,完善服务措施为残疾人提供便捷高效援助,在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不断加大法律援助机构服务残疾人的工作力度,对需要法律援助的残疾人基本做到“应援尽援”,而且基本实现“应助尽助”,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法律手段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截止今年前10个月,全省共为3581名残疾人提供援助服务,受援人数同比增长19%。

    扩大残疾人援助范围

    残疾人申援门槛低是安徽省法律援助工作的一大亮点。

    今年8月,安徽省司法厅、省残联联合发文,规定“凡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级以上残疾人”,均视为符合经济困难标准给予法律援助。相比以往将二级以上(含二级)残疾人作为援助对象,范围扩大了不少。同时还规定,听力语言残疾人在接受法律援助时,手语翻译的聘请及相关费用由当地残联负责。目前,全省各地法律援助中心已将省内40多万名重度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援助对象,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快速援助。

    从申请到办结援助手续,速度最快有多快?答案是:仅需1天。

    这得益于残疾人法律援助信息库的建立,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高效率法援助残。去年以来,安徽省司法厅、省残联共同收集、整理全省约140万名二级以上(含二级)残疾人信息,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法律援助信息库。此次援助范围扩大后,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级以上(含三级)残疾人也将纳入该信息库,库内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时,只需携带身份证或残疾人证,经与库内资料比对验证后,可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极大简化了申请程序。

    “如果申请人居住位置偏远,不方便到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手续,可以直接到就近的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提出申请。若是数据库内包含申请人信息,受理援助最快只要半小时。”滁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残疾人申请援助的受理时间缩短了,以往办理援助手续从申请、受理、审批到指派一个流程走完要5个工作日,现在也只要1到3个工作日。

    开设绿色无障碍通道

    去年6月5日,一位71岁高龄的老人给桐城市法律援助中心打来求助电话,称因脊椎损坏导致半身不遂的7年来,小儿子对自己是不闻不问,让人寒透了心,询问中心工作人员能否上门援助。虽然老人说不清确切的地址,法援工作者第二天还是根据大致范围,挨家挨户的打听,找到了老人的家,现场解答了关于子女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后,帮助其办理了法律援助相关手续。临别时,老人坚持要坐在轮椅上,目送着法援人员离开。

    考虑到残疾人行动难、维权难等实际困难和特殊需求,安徽省开通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无障碍通道。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通过预约实行上门服务、定期回访,实现服务无障碍。对困难群体数据库内残疾人,对涉及赡养、抚养、劳资等纠纷的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均不再要求其提供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简化审批程序,实现程序无障碍。建设全省统一的12348法律援助电话咨询系统,为所有残疾人以及其他社会公众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实现信息无障碍。

    如今,全省已有95%的法律援助机构在临街一楼设立便民服务窗口,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盲道、专用卫生间等无障碍服务设施,让残疾人行动再无障碍。

    安徽省司法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为激励和引导全省广大法律服务人员认真做好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安徽省还通过保障援助经费、提高办案补贴标准等措施,调动法律服务人员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积极性,不断提高案件质量。今年,安徽省司法厅、省残联就联合开展了全省维护残疾人权益优秀律师评选表彰活动,对律师在各级残联参与残疾人维权接访及咨询接待,对承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取得突出成绩的律师,进行专项表彰,推出工作典型,激励更多法律援助人员投身残疾人维权事业。

    设立工作站点近距离助残

    今年1月21日,数九寒冬,砀山县特教学校内却吹来了一股送法“暖风”:安徽省法援中心驻校工作站揭牌成立了。这一天,孩子们不仅坐在教室里,“听”起了新鲜的法律知识讲座,还收到一份特殊的“大礼包”,由法律援助中心捐赠帮扶经费2万元及法律图书、法律援助宣传资料2000余册。

    “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驻校工作,提高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为特校师生解决更多实际困难。”不少在场的法律工作者表示。

    像这样的工作站在全省已经遍地开花。据安徽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安徽省各市、县、区残联机关以及残疾人福利企业、特殊教育学校等残疾人集中的地方,均由本地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安排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或律师事务所律师定期值班,解答残疾人法律咨询,受理残疾人法律援助申请。同时,全省还依托司法所设立的1510个乡镇(街道)工作站、村(社区)设立的联系点,把法律援助服务送到残疾人身边。

    不仅深入企业、学校帮扶结对,法律援助工作者还走上街头流动普法。每年5.19助残日,全省法律援助机构、残联都联合举办法律援助专项助残活动,全省125个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同一时间,组织人员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材料和联系卡,对需要法律援助的残疾人做到“应援尽援”、“应助尽助”。今年第23个全国助残日期间,全省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残疾人法律咨询3500余人次,现场受理援助案件50余件,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材料、助残联系卡4万余份。

    安徽省司法厅与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今天下发通知,要求全省16个市以及两个省直管县广德县和宿松县司法局、残联在5月19日上午统一开展帮扶贫困残疾人——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各地要组织法律服务人员、残疾人工作者及法律援助志愿者在人流相对集中、方便残疾人活动的场所为残疾人开展法律咨询;现场受理残疾人法律援助申请,优先指派律师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向残疾人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材料和联系卡。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河南舞阳法律援助中心优化老年人法援服务
·四川绵阳“一小时法援服务圈”挽损七千万
·江苏将法援服务送到受援人身边
·广州白云区打造法援服务圈:法援站点进乡镇驻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