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韶关以雄奇秀美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更以绿色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八方来客。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精神。驻守在此的武警广东总队韶关支队以清风为伴,与绿色为伍,加强廉政建设,打造出了一个同样绿色宜人的政治生态环境。
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常想为官之责,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走进武警韶关支队每名党委成员的办公室,都可以看到办公桌一侧“自律牌”上的这段话。在抓风气建设上,支队党委一班人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弘扬正气、感召官兵。
2010年10月,筹划6年、投资近1亿元的支队新办公楼要兴建了,许多建筑工程承包商蜂拥而至。支队党委反复研究后一致认为,这些项目的经费大多都是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拨款,由政府承建,采取“交钥匙工程”合情合理。
2012年7月,支队新办公楼正式破土动工,4个月便顺利封顶,并将于今年年底正式交付使用。大楼建设过程中,支队常委严格自律,无一人收受任何形式的回扣。支队长郑烨说:“以身作则才能取信于兵,率先垂范才是最有力的感化、最鲜活的榜样。”
每年年初,支队党委常委都签订廉政承诺书,并举行廉政承诺仪式,人人登台进行公开承诺;在局域网上开设“廉政之窗”专栏,公示常委承诺内容;年终党员领导干部述学述职述廉时,把践诺情况作为重要内容,接受群众评议。
搭建抵制诱惑的有力屏障
武警韶关支队建立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成为支队廉政建设的有力保障。
2010年3月17日晚,支队党委会议室灯火通明,党委常委与在支队工作时间较长的机关部门副职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大队军政主官共27人,就党委初步确定的大、中队主官配备方案进行讨论。
七大队教导员刘翠同大胆进言,教导队的主官搭配不科学,两名主官性格刚烈,过去共事时就不合拍,不宜在一起搭班子……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个多小时过去了,原方案中有8名主官重新搭配或另荐新人。
“集体相马”制度使各级班子配备结构合理,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大大提升了党委公信力。近年来,支队提拔调整干部464名,均采用这种办法研究确定,群众满意率始终在97%以上。
在处理士兵切身利益和经费管理使用方面,支队也有一整套确保公正、廉洁的机制。
在战士入党、考学、学技术、选改士官等方面,支队严格按照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基层推荐、审查考核、选前公示、组织审批等程序确定人选。每年总队下达士官选取名额后,支队将名额一次性全部分到中队,把名额、条件和程序“晒”在阳光下,全程透明。2009年以来,支队共选晋士官660名、选送技术学兵217名、考学提干17名,上下普遍满意。
在经费管理使用方面,支队采取“源头控制”机制。2010年10月,支队党委在广东率先推动地方党委召开议警会议,形成了《关于加强市武警支队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3份红头文件,将支队、各县(市、区)中队年度所需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支队申领经费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支队党委集体理财,严格财经制度,严把审批关口,这样才能确保找钱、用钱、管钱始终在良性轨道运行。”新任支队政委徐东说。
公平公正引来清廉之风
支队领导以身作则,为官兵们树起了一个主心骨;相关制度严格落实,让官兵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公平公正引来了清廉之风,更让每一名官兵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人与践行者。
2012年,新丰中队的张文明在中队考核中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取得了预提士官培训的“入场券”,并顺利通过了结业考核。他回到中队的第二天,中队的餐厅门口贴出了《支队长、政委就2012年度士官选取工作致全体官兵公开信》。“一定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切实把思想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强的义务兵选取到士官队伍中来……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不要干扰基层的选取事务,确保选取公平、公正、公开……”小张一字一顿念着信里的话。
不久后,当张文明得知自己顺利留队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支队长和政委没有说大话,只要努力工作,奋勇争先,自己的事就可以放心地交给组织!
“部队的建设交给大家,个人的大事交给组织。”这是支队长郑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也成为武警韶关支队每名官兵内心的共识。2009年以来,支队先后被武警部队表彰为“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创先争优先进旅团党委”、“学雷锋先进单位”;被总队表彰为“先进支队”、“创先争优先进党委”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潭美”来袭 广东韶关武江警方深入重灾区
·广东韶关打掉特大传销团伙涉案金额4000多万
·[视频]武警韶关支队:倾心打造阳关工程
·广东韶关警方成功处置一起挟持人质事件
·广东韶关高速交警净化辖区道路交通环境
·广东韶关原副市长尚伟违纪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