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窦兴华:案子到他手能“起死回生”

2013-11-10 11:21:4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见到窦兴华的那一刻,我心中英姿飒爽、高大伟岸的反贪干警形象顷刻颠覆,取而代之的是眼前这个个子不高的“老小伙”。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科科长窦兴华,今年已经57岁了,在反贪一线已干了23年,干劲一点不输给小伙子。

23年坚守源于热爱

来到窦兴华的办公室,一股中药味扑面而来,“身体还行吧?”“啊,没事儿,就有点儿高血压、心脏病啥的,都不算病。”他笑呵呵地卷起袖子倒茶,茶几下面全是洗漱用品,“说出差拔腿就走人,有时候一二十天都回不了家,不换衣服就忍了,总不能不洗脸不刷牙呀!”我们都笑了,话匣由此打开。

老窦在反贪一线干了23年,他告诉我坚持下来的原因就两个字:热爱。

“当贪污受贿的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的时候,特有责任感和价值感。”说这话时,厚厚的眼镜片后,他的眼睛闪闪发光。

2009年,黑龙江省某金融机构负责人于某为鲁某所在的公司违规贷款3笔共5400万元,最后一笔贷款无从追回,损失巨大。为了掩盖问题,二人订立了攻守同盟,原办案单位几个审讯回合下来都没突破,上级决定将案件交给牡丹江市检察院查办。老窦反复研究证据,查找矛盾点,决定把突破口放在鲁某身上,鲁某最终交代出了向于某行贿170万元的事实。而此时,窦兴华意识到,身居要职的于某如果是第一次受贿,不会如此大胆。果然,在进一步讯问中,于某又交代了在其主管的网络工程建设上,还曾收受140万元房产等问题。

一把钥匙成为破案关键

和他搭档十几年的副科长张国新告诉我,老窦平时有点沉默寡言,还容易害羞,但办案子的时候却像换了一个人。“他审讯的时候特有气势,有的案子我们觉得突破不了,但他凭股子韧劲儿最后竟拿下来了。”张国新说,“这些年,老窦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侦查本领,他特别注重细节。”

一次,某高校校长张某被传唤到检察院。为防止发生意外,干警将张某随身物品暂时保管,老窦敏锐地发现:没有钥匙,这不合常理。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老窦就跑了出去,没几分钟,他拿着一串湿漉漉的钥匙回来了。“张某刚去过一趟卫生间,老窦来不及解释就直奔那里。多亏当时厕所还没冲,他直接用手把钥匙掏了出来。”张国新佩服地点点头,“真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也就是他这‘疑心’,成了我们破案的关键。”

“这是怎么回事?”老窦盯着张某问,让张某说清钥匙的用途,张某无奈交代了他和单位女出纳员贪污公款买房子的事实。

善于攻坚的“傻黄牛”

看得出来,老窦是个聪明人。说这话,有个人一定会站出来反对,那就是窦兴华的主管领导———反贪局长崔旬。在她眼中,窦兴华是个实实在在的“傻黄牛”,一点也不“聪明”。“二十几年里他一如既往地拼命工作,办了很多大要案,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攻克案件上。”

善于攻坚———这是崔旬对窦兴华办案的评价。“一些陷入僵局,甚至被认为难有着落的案件交到他手里,往往能‘起死回生’。”一次,上级交办一起“夹生”案件,一接手,老窦就仔细分析案情,把自己关进办公室,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在审讯中,老窦善于运用策略,把握讯问最佳时机,不久,走出审讯室的窦兴华只说了一句话:“案子突破了。”崔旬说,像这样上级单位指定窦兴华办理的案子有不少,厅级干部涉嫌犯罪案件就有8件。

采访结束时,老窦没有在院里,听说他又出差办案了。

记得我问过老窦退休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还没想过,这折腾了二十多年,一下子闲下来,是件挺可怕的事。”瞧,他也有“怕”的时候。

或许,老窦早已记不清有多少时间奔波在风餐露宿的取证路上,他可能更在乎未来还剩多少这样的日子,毕竟这是他二十几年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