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们好!这是我的喜糖,大家来尝尝!”近日的一天一大早刚上班,门头沟区法律援助中心便迎来了一位神采奕奕的少妇,只见她一边给大家分喜糖,一边讲述自己的甜蜜新婚。这位神采飞扬的少妇是谁呢?与区法援中心的律师又有什么渊源呢?
这位少妇姓李,从外地初嫁到我区潭柘寺镇褚家。区法援中心负责人陈丽萍回忆起与小李在区法援中心接待室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那时的她满脸愁容,可以说是左半边脸写着疲惫,右半边脸刻着沧桑,与今天判若两人。”
“你们可以免费帮人打官司是吧,我要告我公公婆婆,你们得帮帮我!”当时,她一进接待室便急切地诉说。原来,她丈夫两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两岁的儿子和年近六旬的双亲。从悲痛中走出来的小李打算和公婆一起生活,一家人原本相处得还算和睦,但后来该地区棚户区改造拆迁,双方因分割补偿利益产生了很大分歧。
小李抽泣了起来,讲述自己年轻丧夫的痛楚和将来带孩子的不易。听了小李的叙述,陈丽萍赶忙向她解释、分析情况。小李情绪慢慢地稳定,但仍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称自己已经求助无门,让区法援中心提供援助。这下可让陈丽萍犯了难:“我对她的处境深表同情,对其心情也十分理解,虽然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的实施将分家析产这一案由纳入了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但拥有拆迁补偿款的小李经济条件并不困难,不符合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我们没办法超越原则。”即便如此,陈丽萍仍然积极为小李想办法,经请示领导,启动诉前调解机制,联合当地司法所到褚家进行调解。
陈丽萍和同事们先后去了褚家3次,分别对二老和小李从情理、法律上进行劝说。刚开始,二老有些抵触,第一次劝说无功而返后,回来仔细研究重新找到突破口,所以第二次便调整策略,从感情上劝说他们体恤小李守寡带孩子的不易,经过调解,最终全家紧紧地抱在一起……第三次从褚家带回了双方签字的分家协议,原本要闹到法庭上的矛盾就这样通过三次上门服务,用情理化解了。
经过调解,小李和公婆相处又回到了以前的融洽氛围。后来,婆婆看着小李还年轻,就忙着为她张罗起了婚事。小李现在的丈夫就是婆婆给介绍的。“她待我跟我亲妈没什么两样儿,可好呢。多亏当初你们帮了我!”小李对区法援中心的帮助念念不忘。
“吃着喜糖回味着调解成功的喜悦,觉得这喜糖格外的甜,因为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小李的新婚之喜,还有法援人采用最恰当的方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助人之喜。”陈丽萍回想起这件事,口中仍是满满的甜。
像小李这样通过区法援中心提供的帮助,解决矛盾纠纷的案例不在少数。近几年来,我区积极构建全覆盖、“零盲点”的公益法律服务网络,推行惠农公益项目。在城区建立区惠农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在斋堂、王平和潭柘寺地区分别设立服务站,以“三站一中心”覆盖山区9万多农民。“三站”采用专职人员长期服务和社会律师定期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向山区群众提供电话咨询、定点接待、预约上门和定期巡回服务。仅今年1至8月,“三站一中心”共接待来电、来访、来信504人次,解答法律咨询472件、代书120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件、参与诉讼调解12件,挽回经济损失62.7万余元。随着我区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农民工维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区司法局主动跨前衔接,在农民工矛盾比较突出、农民工聚集较多的区劳动监察大队设立了农民工维权工作站:一是派驻1名专职人员,并聘请4名律师为特邀法律顾问,以案件指派和每周坐堂的方式,为在本区工作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代理法律援助案件、纠纷调解等服务。此外,农民工维权站紧密与区劳动监察大队职能衔接,及时介入涉及个人劳务雇佣关系、工伤、人身损害赔偿等监察大队职责范围之外的案件。遇到农民工维权案件,工作人员坚持“诉前调解”模式。将诉前调解作为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的前置程序,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通过调解减少诉累、节约成本,努力缩短结案周期。截至今年8月31日,共接待法律咨询665人次,受理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71件594人,现已办结46件,为430人成功追索薪金、工伤损害赔偿金等253万元。其中追索薪金252万元。办结案件中通过诉前调解方式结案20件,涉及农民工199人,挽回损失100万余元。
区司法局自2011年起推行彩票公益金项目。根据现行《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大量经济条件略高于贫困标准,但在权利被侵犯情况下仍无力支付律师费的“夹心”群众往往无法获得法律援助。我区引入并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五类弱势群体放宽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并将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环境污染侵权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社会保险纠纷等纳入援助范围。自2011年7月1日项目实施以来,我区利用项目资金,共办理案件54件。其中农民工案件33件、妇女权益保护案件10件、老年人案件9件、未成年人案件1件、残疾人案件1件,为104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78万元。
目前,区法援中心向4个街道派驻由1名公职律师和1名社会律师组成的专业法律服务社工队伍,以电话咨询、固定值守、预约上门等形式,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依法管理辖区事务提供法律意见,协助参与疑难纠纷调解,并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制讲座等免费服务,实现了街道公益法律服务全覆盖。法律服务社工项目自去年8月起运行,1年来共为街道办事处依法管理辖区事务提供法律意见6条、代理诉讼2件、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8场,进社区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活动34场次,解答法律咨询236件。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法律服务惠及广大牧民
·青海省法律服务不再有盲区
·江苏昆山:唱响法律服务均等化“好声音”
·广西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法律服务农民工系列活动
·广州市荔湾区公益律师开展订单式法律服务
·河南濮阳组织法律服务团开展"企业法律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