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李小军:平凡的岗位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2013-11-06 13:49: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网 

  有人说,检察官的路,是一条光荣的路,英雄的路;也有人说,检察官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惩恶的路,而监所工作又是其中最普通的的一条路。在这条路走着成千上万的人,他只是其中一员。他就是陇县检察院监所监察科科长李小军。

  作为一名检察官,他把检察事业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把法律公正和人民利益视为自己神圣的使命。从检20年来,即使身患重病,动了三次大手术,切除了脾脏,但他从未放弃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检察事业的挚爱,用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诠释了人民检察官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爱岗敬业写人生

  古人云:“大凡美德,皆生于忘我。”2010年初,因工作需要由李小军出任监所科科长。监所检察担负着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实行监督的重要职责。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他扑下身子认真学习每一个法规,平时做完手头工作一有空闲,就认真研读相关法律书籍,而且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他勤奋和敬业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年轻干警。

  2010年3月,院党组在全市率先提出创建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的奋斗目标,这对李小军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面对我院驻所检察室办公用房少、基础设施差、人员配备不足、资料严重短缺的现状和困难,一些干警认为创建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李小军并没有退缩,他对科室干警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有院党组的重视和支持,咱怕啥!”他自己带头先干了起来,科室干警随即也积极行动了起来。繁杂的资料,单调的工作,侵蚀着刚刚树立的信心,此时的科长成为整个检察室的主心骨,如何让科室干警继续保持干劲无疑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李小军以身作则,每晚同干警加班到深夜,多少次干警在催促:科长你身体不好,早点回吧。李小军总是说到:“就这一点了,干完就走。”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可他每次回家都11点多了,在无数静谧的深夜,科长忙碌的身影,无声的激励着科室干警。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干警放弃节假日连续加班90多个工作日,对2006年以来的工作资料重新进行了录入和补充,共录入电脑资料20000余份,打印各类材料10000余份,整理装订档案资料70余册,填写日志18册2100余页,做到了表、志、薄、卡、册记录规范齐全。

  为了工作他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了和家人出行的计划。2011年7月放暑假,妻子、女儿要到云南旅游,想让他一起去,可创建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好多事还等着他去做,于是他便说服妻子留了下来,让妻子单独带着女儿去旅游。临行前女儿撅着嘴说“爸爸说话从来不算数,光是口头答应,就是不兑现。”听着女儿的话,李小军心里感到一阵酸楚……

  虽然他对女儿说的话从不算数,但是对工作他从来没有丝毫懈怠。9月份妻子和女儿陪着他正在西安唐都医院做检查,他突然接到院领导电话,省院第二天下午要到院里验收创建工作。当时正值世园会之际,原打算检查完,一家人去世园会领略各国园艺风情,可他又不能如约随行了。当晚他对妻子说:“检查验收一级规范化检察室是院里的大事,我是科长这一块工作我熟悉 ,明天一大早我赶回县上,你们自己在转转吧。”就这样,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赶到车站坐第一趟的班车回到了单位,参加了下午的的检查验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科室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一举成功,监所科也被被上级荣记了集体三等功。

  使命高于生命,李小军就是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用他的敬业完成着使命,用他的执着书写着的人生。

  温情执法显大爱

  “法不容情,但执法者不能没有亲和力。执法者的人性化,能够像春风化雨沁入弱势群体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和社会的温暖。”这是李小军的心里话,也是他行动的写照。

  针对看守所在押人员中不少是青少年,为了使他们好改造,早日回归社会,李小军将《弟子规》等解读刻成光盘,在看守所每天组织在押人员聆听一小时,并和他们一起座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用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其悔过自新。在押人员17岁的王某听了讲座后深受教育,在和李小军交谈中讲:“自己以前在家中对父母教育心里抵触情绪非常大,对父母的态度极为不好,不听其劝解使自己养成恶习,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一定要认真改造,痛改前非,争取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

  在对全县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检察监督中,李小军了解到矫正人员马某家庭困难,房屋漏水无法居住。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联系镇政府、县民政局为其争取了一万元建房补助资金。当有人问“为一个服刑人员费这么大事值得吗?”他却说“对于服刑人员不鄙视,不抛弃,不放弃,多一点爱心,这样也有利于他们的改造,再麻烦也值。”在他的帮助下,马某家维修了房屋,当他再次到马某家检察时,马某拉着李小军的手激动的说:“我还是一名服刑人员,你这样关心我,你是我的大恩人,我一定好好改造,用实际行动回报检察官的关爱。”看到儿子在检察官的关心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马某的父亲专程为我院送来了情谊浓浓的感谢信。

  法不容情人有情,李小军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温情执法,教育和挽救了一个个失足青少年,让他们又重新树立起了面对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人淡如菊真性情

  唐代诗人写过这样的句子:“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在李小军的身上,有着菊的内敛、朴实和清淡。

  我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这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又没有专人指导,李小军作为该项工作负责人,一次次上网查找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最终制定出相关工作细则8种,法律文书17种,探索总结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5+1”工作模式和社区矫正对象“四必谈”做法,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工作经验。高检院监所厅领导来我院调研社区矫正工作时感慨的说“你们创造的经验在全国都很有用。”当干警们说“李科长真牛,他创造的经验破天荒的第一次把高检院领导吸引到咱山区小院来了。”而小军却一笑了之说“啥经验不经验的,这都是咱应该做的。”

  在李小军办公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发表作品的剪辑册。那一篇篇文笔生动、内容丰富、情思细腻的文章,带我们走进了他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检察官爱岗敬业、朴实清淡的思想情怀。近年来他勤于笔耕,无论是在办案过程中,还是在工作之余,总会把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文字记录下来。他的作品里,用清新、朴实、亲切的语言,讲述检察官的人生经历和所感、所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启示。

  他在写作上硕果累累,先后在《人民检察》、《检察日报》、新华网、人民网、法制网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上百篇。在他的带动下

  全科干警学业务钻业务蔚然成风,在全市监所业务竞赛中我院获得了二等奖,一名干警代表全市参加全省业务竞赛被评为全省监所业务标兵,监所科连续三年在上级院单项工作考核中位居第一。

  在监所工作的这几年,他干出了骄人的成绩,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等,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他没有丝毫的懈怠,仍然踏踏实实的工作着,就像菊花一样朴实而清淡。

  这就是李小军,一个普通的检察官,坚守着普通的岗位,做着普通的事,用执着书写着生命的篇章,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却一笔一画,写的那么清晰,那么认真,那么至情,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陇县检察院“三四五”工作法

  扎实开展“三官一律”工作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及困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省政法委的要求,按照县政法委的安排,我院按照“三四五”工作法扎实开展了“三官一律”工作,把维稳做到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把纠纷解决在基层,促进了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升了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三个坚持”,部署活动有序开展

  将建立“三官一律”工作机制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问三解”、“走千访万”等活动统筹安排,“三个坚持”推动活动全面开展。一是坚持高点定位。及时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中层会统一认识、全院干警大会全面部署,要求全院干警要将“三官一律”工作作为践行执法为民宗旨的具体形式,深刻认识、高点定位,确保“三官一律”工作在思想领域内的落实。二是坚持强化领导。院党组专门成立了以党组书记、检察长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支撑,分成四个工作小组,结合业务工作统筹开展,做到领导靠前、组织有力、责任明确,以确保三官一律工作在方式方法领域内的落实。三是坚持制度引领。制订了《陇县人民检察院“三官一律”进社区(农村)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从时间、内容、形式、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三官一律工作在制度领域内的落实。

  二、四个到位”, 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通过“四个到位”,进一步密切检群关系,落实执法为民宗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一是职责到位。包抓村组的干警要充分履行社情民意信息员、化解矛盾调解员、普及法律宣传员、法律服务咨询员、司法为民协调员的工作职责。做到“三公开三经常三必须三见面”,即公开个人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共在社区和村挂公示牌23个;经常保持通讯畅通、关心驻村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每周必须进行一次电话沟通,每月必须进村走访两次,每季度必须送法下村一次;与镇包村干部见面,与村干部见面,与农户见面,确保包抓联系群众工作的常态化。二是责任到位。要求驻村检察官开展工作要有台账和记录,做到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上访零记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包片联系的院领导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每月抽查一次,每季度巡查一次,通过通报批评、追究责任等形式,督促包村干警认真履行职责。三是协调到位。干警要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建立联系点工作档案,积极联系镇领导、村干部、镇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做好安抚调解工作,形成矛盾化解、息诉罢访、社区矫正、犯罪预防等治安防控合力。四是落实到位。按照院内统一安排部署,由院领导带队集中时间、集中人员每月两次按时到乡镇、村组开展工作,与群众建立长期密切互动工作机制,把群众是否知晓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生产和生活中存在哪些困难等方面作为问的重中之重;把群众迫在眉睫的困难和问题作为当务之急,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耐心了解群众诉求,仔细聆听群众意见,使工作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防止走过场、搞形式,用热心、真心去贴近群众,截至目前共计走访群众600余户。切实做到了有序开展出特点、层次分明显深度。

  三、“五个在现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创造性推行“五个在现场”工作法,不断提升工作效果。一是政策宣传在现场。我院始终坚持把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法律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我院干警自带水和干粮先后27次深入包抓村组实地走访,进行法律宣传讲座30次,发放宣传资料13000份,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现场大力宣传保障群众利益的法律法规和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家电下乡、产业扶持等惠农政策,使广大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有了新的认识,为群众脱贫致富、解决矛盾纷争指明了方向。二是掌握情况在现场。在工作中,我院充分运用“民情夜访”、“民情家访”等形式,十分注重与广大群众面对面地接触与沟通,广泛、全方位地听取和收集群众的对各个方面意见和建议, 进社区专项调查31次,召开座谈会78次,走访群众1350人(次),征求群众意见31件。三是档案建立在现场。在工作中,我院要求干警要认真收集、排查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并做好记录建立档案,为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决策提供原始的资料。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如房屋拆迁、社保医保、劳动就业、民事纠纷等问题,及时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分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解决;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相关问题,及时交由相关业务科室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答复。四是开展服务在现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为群众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是我院开展进社区、进村组活动的重要内容。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29人,解答法律咨询90余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7个,捐赠电脑4台,资金10000元,为解决温和村群众交通难的问题,检察长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从市上争取资金18万元,目前该工程已顺利完工。五是矛盾化解在现场。我院要求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作为检察官进社区的第一任务,针对农村多发的邻里、财产、宅基、婚姻家庭、抚养、赡养等矛盾纠纷,逐一排查、登记,研究制定化解方案,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出村,使大量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干警进村入户开展专项调研25次、总结归纳治安防范风险点25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5件。

  通过“三四五”工作法,干警深入田间地头“接地气”、走进群众家中“摆龙门阵”、村头巷尾“议发展”,拉近了驻村干警与群众的距离,用实际行动解民忧、促发展,为维护县域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陈英杰)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重庆派出所长抓毒贩时殉职 心脏被刺仍紧抱歹徒
·中国维和警察亲历南苏丹朱巴爆炸案
·禁毒专家骆寒青速写
·徐明波:旅馆业治安管理前沿的追逃能手
·王琪:急难险重是职业生涯的重彩
·尖刀刺穿心脏,他仍死死抱住嫌疑人

·尖刀刺穿心脏,他仍死死抱住嫌疑人
·杜成广:善做“加法”的驻区民警
·用生命践行使命的好民警何希龙
·调解高手廖桂林:37年调解纠纷5860件
·记英勇制伏砍人凶徒的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民警李嘉伟
·王浩:对棘手问题总有独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