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城口县,以前山里的村民打一场官司,短则需要走花很长时间才能到县里。为此,城口县法院在大山深处成立了三个法庭,上门为大山里的村民开展便民诉讼。
为赔偿金公婆状告媳妇
今年6月中旬,城口县法院第三法庭庭长李玉波接到高楠乡丁安村张大爷夫妇托人递来的诉状。老人在诉状中称,儿子张某在外打工时意外死亡。但赔偿款全被儿媳苟某独占。两位老人要求对赔偿款进行分割。
不过由于诉状不规范,且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无法下山打官司。李玉波为核实情况,他和同事一起赶往老人家。
顶着烈日,李玉波赶到张大爷家。顾不上劳累和饥饿,赶紧了解情况。“儿子没了,赔偿款我们一分也没得到,以后的日子可咋过。”老人边说边抹泪。随后,李玉波又找到苟某了解情况,但对方并不愿分赔偿款。
后来,李玉波根据调查获知,苟某从赔偿款中拿出了部分购房,并将剩下的40余万元存在了银行。根据老人提出的要求,李玉波依法对这笔钱进行了诉讼保全。
几天后,李玉波再次带着工作人员爬山赶到丁安村,给当事双方送达法律文书,并通知开庭时间。但苟某还是不愿意分割赔偿款。李玉波依旧不放弃,给苟某做工作。
李玉波称,后来他们通过电话多次与苟某联系,进行劝说并普及法律知识,苟某态度也慢慢有了转变,并委托亲戚朋友给法官传话,表示愿意调解。7月1日,在高楠乡便民联络点,苟某当着李玉波的面,答应从赔偿款中拿出9万元给老人养老。老人也接受这一分配,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电话预约让村民少跑路
自2007年,城口县法院在全市率先构建便民诉讼网络以来,逐渐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县、辐射乡村、连接各行业系统的便民大网络。
经统计,自2007年建网以来,该院法官在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审结案件4500余件。从2010年至今,在法庭审结的案件中,有95.2%的案件是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
目前,城口县山区群众诉讼已基本实现“不翻山、不出镇”就可以打官司。此外,城口县法院还开通了电话、网络预约立案等工作模式,方便路途遥远及行动不便的当事人进行诉讼。记者 陈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