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杜成广,48岁,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盱眙县公安局,现为盱城镇石牛社区民警。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杜成广是名副其实的“驻区民警”。石牛社区警务室有一间四五平方的储藏室,杜成广搬来一套床铺,常常吃住在里面,群众随叫随到,从此警务室成了24小时“便民警务超市”。
“要想得到群众帮助,民警必须帮助群众”,杜成广常这样说。他扎根社区13年,先后在古桑、穆店、盱城等地派出所工作过,多年的基层实践中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道加法”警务模式。
“警力+民力”=发案少
石牛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人口由3年前的1.5万增加到2.1万人,面积也随着城区扩建增加了四分之一,但2012年的发案数却比2010年下降了42.5%。
2010年9月,杜成广来到石牛社区,用他的“交朋友、结对子、管苗头、访居民、巡治安”的社区警务“三字经”工作法,着实取得了不小成效。他每天在社区群众中走访,足迹遍布了每家每户,把群众当“知心朋友”来交往。他还和辖区70家场所行业单位结成了“共建共管治安对子”,取得了火灾事故和刑事案件“零发案”的记录。2012年4月,杜成广接到“英皇KTV”一名员工短信,随即对一名新招录的四川籍员工身份进行核查,竟是一名浙江警方网上通缉的逃犯。
石牛社区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近3年一直处于最低水平。杜成广“管苗头”的重点就是那些经常泡网吧、有吸烟等不良嗜好的青少年,特别是那些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人员。他经常与社区干部、家长、学校一起商谈帮教措施,开展社区矫正。3年来,受到杜成广帮教的“问题青少年”有81人。
“要想发案少,关键靠巡防”。晚上,杜成广组建了一支22人的村级巡逻队,和辅警轮流夜巡,白天由15名离退休人员组成的“红袖标”开展巡逻。在12个居民小区,他还专门聘请了40名“邻里守望”治安信息员。再加上社区干部和治安保卫人员,石牛社区拥有了一个上百人的治安联防队伍。今年以来,辖区发案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3.7%。
“传统+科技”=秩序好
近3年来,随着城区“老城改造”工作的推进,有1100户居民摊上征地拆迁的“大事”, 由于杜成广全力协助社区干部把工作做在前面,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和极端闹访缠访事件。
社区干部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对杜成广提出的加强科技防范的建议给予积极支持。2013年3月,石牛社区一次性投入20余万元,新建了16条巷道的视频监控探头,并全部接了社区警务室和县局图像监控中心。运行后的第一个月,辖区刑事案件环比下降6.2个百分点。
辖区内有36家废品收购点,收赃销赃的治安难题防不胜防。杜成广在治安部门的支持下为辖区废品收购点全部安装了治安管理信息监管系统,同时加强日常巡查监督管理,用信息化手段破解了这一治安管理难题。
2011年底,杜成广建立了网上QQ群,从此多了一个收集基础信息的来源,也多了一个为网民服务、普及安全防范常识的空间。2011年9月,杜成广通过网民提供的信息线索,一举抓获一名潜逃5年之久的本地逃犯。
“服务+情感”=群众满意
杜成广认为,要想群众满意公安工作,首先要对民警个人满意,这就要求民警必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去工作。因为人和人相处的就是感情。
2013年4月,辖区内一处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但住在这里的是28岁的尿毒症患者戴某,每周3次血透维持生命,还有一个9岁的女儿。房子拆了,哥哥把她抬进村部。杜成广上门做了五个小时的工作,之后他请求村里镇里帮扶,为小戴解决了医保报销之外的全部医疗费用,还送上了7000元捐款。
在杜成广的10多本工作日记本上,哪一户群众家有大病特困病人的,哪一户群众家有因贫失学儿童的,都记得清清楚楚。杜成广主动为他们申请办理“低保”、“医保”和各种救济补助费用,几年来先后帮助和帮扶的困难群众有80多人。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是杜成广服务群众最实用的“工作法”。2012年3月,杜成广在走访中了解到,居民王某家儿子户籍年龄有误,想在孩子高考前把年龄更正过来。杜成广第二天就跑到孩子当年出生的医院,找档案查资料,最终为这个孩子更正了年龄。对一些“上班族”的走访只能在晚间,有时一个人上门不太方便,他便把妻子王翠一起带上入户调查,在解决一些家长里短的家庭纠纷中,妻子发挥的作用往往比他更大。(通讯员 姚家泉 记者 李海明)
·用生命践行使命的好民警何希龙
·调解高手廖桂林:37年调解纠纷5860件
·记英勇制伏砍人凶徒的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民警李嘉伟
·王浩:对棘手问题总有独到的办法
·郑虎:百姓贴心人,探案“智多星”
·杜金环:刚柔相济的铿锵玫瑰
·杜金环:刚柔相济的铿锵玫瑰
·杨春芳:“为死者言,为生者权”的女法医
·张冉:玩转网络说亮话说真话
·曾翔飞:用效率赢得群众满意
·全国模范司法所长高丽帆善为当事人解心结
·俞士勇:“功勋警犬”的训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