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武汉市全面建立社区律师工作机制

2013-10-31 16:21: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长安网湖北频道 

近年来,武汉市司法局积极整合资源,引导律师服务向社区延伸,探索建立“一社区一律师”工作机制,为基层群众提供贴身法律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市社区律师工作已经实现全覆盖。

一、加强领导,高标准保障社区律师工作开展

武汉市委、市政府对社区律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社区律师工作,市长唐良智提出明确要求。今年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每个社区配备一名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社区律师按每人每月1000元补贴纳入各区财政预算。同时,社区律师工作还被纳入2013年市政府一级工作目标、市委组织部“五务合一”和全市幸福社区建设规划。为将社区律师工作落到实处,市司法局多次组织召开动员会和工作现场会,安排部署和督促推进这项工作;各区司法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认真落实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各街道(乡镇)和社区积极配合,为社区律师安排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构建了以律师为主体、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协调、律师协会牵头负责、街道(乡镇)和社区支持配合的工作平台。

二、多措并举,全方位推动社区律师工作落地

武汉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确保社区律师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市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建立社区律师工作机制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意见》、《社区律师工作职责范围》、《社区律师服务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社区律师每周四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解答咨询、代理案件和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定期编发《社区律师工作简报》,反映工作进展情况,按月汇总工作数据,确保规范运作。二是创新服务形式。江汉区将社区律师工作纳入区政府绩效目标和十件实事项目之一,建立了武汉市第一家社区律师工作室,9名区局领导分片落实,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律师一对一安排。武昌区推行社区律师竞聘上岗,并首创了社区律师“法制故事会”,以社区发生的典型事件为题材讲授法律知识,与居民互动交流。青山区成立了“律师有约”社区律师工作专家组,对于辖区内的重大事件,由专家组集体研究后进行回复和处理。汉阳区将社区法务室和社区律师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重点为辖区内城中村改制、老厂改造提供房权、产权、股权等方面的专业法律服务。三是加强检查督办。市司法局制定下发了《各区司法行政工作检查考评办法》和《市司法局业务处室绩效目标考评办法》,将社区律师工作分别纳入各区司法局和市局有关处室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对社区法律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度等实施动态评估,不定期到社区(村)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实效。今年5月,市司法局组织到13个区实地调研,通过看现场、听汇报、讨论座谈等形式,对30个社区的律师工作进行检查督办,促进了工作落实。四是大力宣传推广。在社区(村)建立社区律师工作宣传栏,对社区律师及所在律师事务所信息、服务内容、工作制度等进行公告和宣传;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的合作,社区律师工作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长江日报》和武汉电视台等媒体报导数十篇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形成合力,多角度凸显社区律师工作成效

社区律师工作实施以来,武汉市有1088个社区配备了“一对一”社区律师,累计接待法律咨询18万人次,开展法制宣传775场次,代理案件1260件,办理法律援助事务2700余件,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方面,社区律师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律师走进社区,通过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提供法律意见,引导居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参与社区管理;通过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参与涉法涉诉信访事件处理,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身份,引导当事人回归法治化解决的轨道,实现了维权与维稳的有机统一。社区居民纷纷表示:“以前找律师很难,现在不花钱、不跑路,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律师,这是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大实事、大好事”。另一方面,社区律师工作有效促进了司法行政资源整合和律师社会形象提升。这项工作有机融合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基层依法治理等司法行政职能,形成了聚合效应,促进了司法行政职能向社区、向基层社会延伸。同时,通过引导律师走进社区,为老百姓免费提供法律服务,进一步开拓了律师服务领域,树立了律师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

来源:湖北省司法厅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