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河北

河北临西推行农村低保公开评议制度纪实

2013-10-27 14:15: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河北临西县东留善固村村民孙俊月,今年53岁,20年前因公伤造成高位截瘫,完全不能自理。多年来,靠乡亲帮忙与一亩多地维持生活。通过听证会,孙俊月享受上了低保,“大家都清楚我家里的情况,将低保金给了我。”

    为使真正的困难群众享受到国家的低保政策,临西县以“低保听证”为突破口,将享受低保“入围”第一关交给群众把关,公开听证评议低保,让农村低保在阳光下运行。

    群众满意 阳光听证大家说了算

    2010年以来,河北省临西县积极摸索、率先推出农村阳光听证的认定模式;在省、市民政部门指导下,不断充实、完善、发展,形成阳光低保,力保低保政策少变味、不变味。

    10月22日,在临西县东留善固村举办了下半年低保听证会,旁听的村民孙俊晓告诉记者:“没有参加听证会前,总认为吃低保是某个村干部说了算,如今亲眼目睹低保评议的全过程,打心眼里服气。”当天共有90多名村民参加听证会。由包括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15人组成评审小组。评审过程从低保申请人逐一自报家庭情况开始,然后由工作人员公布入户核查后的相关资料信息,有问题当面询问,最后联合评议小组现场评议、投票、唱票,得票80%以上的视为通过评审,确定低保初选对象。最终,7户申请人通过了5户。

    每次召开听证会,均邀请低保户亲属和其他村民旁听。“能否享受低保的基础是收入水平的高低,而农村家庭收入核实难是影响低保政策落实的主要原因。谁家有困难,谁家最该享受低保,群众心里有杆秤。能不能被纳入低保,群众说了算,从源头上解决了低保管理的不公平问题,也让村干部从群众的误解、怀疑中解脱出来。”村委会副主任孙可贵说。

    “这种当面‘提’、现场‘议’、即时‘定’、村民‘听’的方式,让每一个申请低保的村民感受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临西县委书记张西军介绍说。

    灵活进退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全程公开既是一种审批形式,也是一种宣传方式,正确的社会导向使群众观念悄然发生转变,使“家庭困难时申请低保,经济好转时主动退出低保”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为因素无法左右评审结果,农村低保建起“进出两通畅”的动态管理机制。

    记者走进东留善固村王小玉家,一块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牌挂在正房墙上。王小玉告诉记者,这是她去世的丈夫留下的。2009年丈夫患胃癌,两个孩子又在上学,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如今两个孩子找到工作,王小玉便主动到村里申请退保,类似这样主动退保的群众,在临西县还有不少。

    在低保听证会上,东留善固村65岁的村民杨保林落选,“这次没能吃上低保,我心里服气。”

    目前,临西县全县共有15964名农村低保对象,没有因低保对象认定问题引起上访。其中,新增加的农村低保对象2103户5876人,群众认可,各级满意;特别是在动态管理中取消的282户653名农村低保对象,也都表示理解,没有怨气。

    三榜公示 随时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为破解低保家庭收入核实难题,准确认定保障对象,临西县坚持村级听证、乡镇复核、县级审批“三榜公示制度”,在全县各村设置了长久式公开栏。

    在东留善固村村委会的门外,记者看到了一个公示栏,公示栏内容包括农村低保主要政策,县监察局、民政局关于低保监督工作的文件,以及低保人员公示榜。公示栏还公布了县监察局和民政局两部监督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举报。

    目前,全县通过听证、公示和举报环节,取消了191人的申报资格、33人的低保资格。

    “这一做法已经在全省推广,与此同时,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和核查认定机构建设也在推进中。”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古怀璞表示,阳光低保的施行,从根本上解决了低保工作中的暗箱操作、少数人说了算、错保漏保的问题。阳光低保施行以来,全省有超过低保标准的8万多人退出了低保,有16万多人纳入了低保范围。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民政部:克服农村低保标准"虚无化" 将核查结果作为低保准入首要条件
·山东临沭建议为农村低保金增设“防护网”
·山东梁山检察建议促农村低保整改
·河南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检查 确保“低保真正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