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夯实和谐稳定根基
群众是平安享受者更是建设者
今年春节刚过,来自各地的渔船汇集东海渔场。浙江舟山普陀的两艘渔船与温州苍南的几艘渔船,因为网具损坏发生纠纷,双方情绪激动,用啤酒瓶互扔互砸。
普陀区东港街道塘头渔业村渔民翁国年得知后,开着“娘舅船”赶往现场调解,分析事故原因,厘清各自责任,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东港街道按渔业作业区划分了25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艘“娘舅船”,90%以上的渔事纠纷在海上就得到化解。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重点在基层,关键靠群众。近几年来,浙江各地坚持固本强基,发动和依靠群众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矛盾不上交。
立足强基层打基础
湖州市开发区罗师庄社区是个典型的以外来人口为主的社区,2万人口中外来人口占1.8万,该社区发案数曾占到湖州开发区发案总数的1/3以上。2008年,马长林担任罗师庄社区民警后,每天开展巡防、挨家挨户发放简易报警器、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社区治安环境迅速好转。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浙江省新设社区警务室4070个,一线警力占县公安机关民警数近一半;派出法庭、派驻检察室也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不仅仅是政法机关,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过程中,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形成“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的共识,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流,劲往基层使,狠抓基层基础建设。
“为了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我们在原综治工作中心基础上,整合17个部门资源,新建了2000平方米、包含30个办事窗口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诸暨市枫桥镇党委书记金利顺说,让群众“少找一个人、少走一道门”,以优质快捷的服务促和谐。
据了解,全省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与此同时,各地还加强统筹配置资源、统筹协调管理、统筹加强服务方面的能力建设,推进社区“为民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
杭州193个镇(街道)、3015个村(社区)均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累计为民办实事上百万件。
各地还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划分网格,将综治、治保、安监、巡防等力量下沉到网格。目前,浙江省有网格11.7万个,组建管理服务团队19.8万余支,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34.6万名,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的同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和萌芽状态。
发动群众化解矛盾
绍兴市越城区昌安社区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小区,设施陈旧,因重新装修、改建引发的漏水问题以及子女赡养、财产分割等家庭矛盾较多。而社区干部只有6个人,想管也管不过来。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昌安社区将居住在此的306名党员发动起来,组建了“306和事佬”志愿者队伍。“和事佬”们通过走走看看、听听劝劝,以拉家常的方式,做到问题早发现,矛盾及时化解。两年多来化解矛盾220多起,调解成功率超96%。
如今,浙江各地普遍建立了“和事佬”、“老娘舅”、平安志愿者、“红袖章”等一批志愿者队伍,他们中不仅有党员,还有很多普通的热心群众。其中,仅宁波市就发展各类志愿者队伍2223支67万人。
实践证明,群众对自身利益最关切,对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存在的症结最清楚,解决起来最具有智慧。浙江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通过群众自治组织,让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
记者在宁波市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看到,该中心建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和能力建设两大平台,为一些优秀、有潜质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场地设备、能力建设、资源拓展等服务。目前,中心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达1462家,涵盖养老助教、纠纷调解、问题青少年帮教等各个方面。
“如果没有这个中心,‘满天星’根本活不下去。”入驻中心的满天星儿童成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成锋说,“满天星”是一家致力于帮助智障和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民办非营利机构,成立于2011年,一直得到中心的帮助和服务。现在,“满天星”有16位老师为35名自闭症儿童服务。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浙江积极践行“枫桥经验”,群众不仅是平安的享受者,更是建设者。(记者周斌陈东升)
·浙江温州鹿西边防派出所狠抓出租房屋登记
·浙江桐庐做实做优基层警务
·浙江义乌拟建立翻译“黑名单”制度整治乱象
·浙江嘉兴:法院主动出击 助力群众灾后重建
·浙江嘉兴法院主动出击助力群众灾后重建
·浙江金华:特色审判护航地方经济发展
·浙江金华:特色审判护航地方经济发展
·浙江文成法院院庭长带头办案成制度
·浙江温州“微警务”战略高效编织平安网
·浙江乐清警方成功摧毁特大跨省贩毒网络
·浙江宁海法官建议代履行确保老人获得赡养
·浙江金华:关注独居老人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