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法官正在点击进入“上海法院司法建议信息库”。孟招祥 摄 |
![]() |
图为上海高院历年推出的优秀司法建议书汇编。孟招祥 摄 |
![]() |
上海一中院少年庭法官前往一学校提出司法建议。陈永良 摄 |
2012年以来,上海法院共计发送司法建议和审判白皮书1019份。这些建议内容涉及民生冷暖、社会秩序、公共安全等方方面面。几年来,上海的司法建议工作从少到多,从增加发送到注重反馈,从各自探索到整体推进,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强管理
司法建议工作包含制发、审核、备案、发送、上网、督促反馈多个环节,规范内部管理是做好司法建议工作的首要条件。
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09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发了“上海法院司法建议信息库”,2012年又创建运行了全国首个“审判管理工作平台”,在对原系统运行效能进行完善优化的同时,进一步明晰了司法建议工作各个环节的职责分工和流程节点的管控,强化了全市三级法院审管部门牵头负责、统揽全局、跟踪推进的管理职责,更为各级法院提高司法建议工作水平提供了直观依据和有效抓手,实现了管理模式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同时,上海法院根据审判白皮书的功能定位、价值导向,规范了全市法院审判白皮书的统一样式体例,并明确白皮书以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发布。在涉及政府管理职能、社会公共利益、重大民生问题方面的白皮书,还需抄送同级政府法制办或上级行政机关,建立与政府法制部门的回复制度和备案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司法建议工作的开展,上海法院近两年连续举办推优评先活动。一方面通过检查讲评来发现先进、分析差距,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通过评审促进了全市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同时,为巩固和扩大优秀司法建议的示范效应,高院每年将评选出的优秀司法建议书和优秀审判白皮书汇编成册,给全市法官提供借鉴。
重沟通
司法建议工作是一项复杂、有机的系统工程,为发挥好司法建议的效果,上海法院高度重视沟通工作,不仅强调三级法院内部沟通的“一盘棋”意识,还强调法院与被建议单位外部沟通的回访机制。
在内部沟通方面,上海法院紧紧抓住三个“顺畅”。首先,审管部门与一线部门之间保持顺畅。审管部门积极推进、督促一线法官在立案、诉调、审判、执行等环节挖掘可能提出建议的素材。其次,法院各部门之间保持顺畅。由于审判白皮书融合了典型案例、类案分析、司法动态、风险预警、对策建议等诸多信息,内容涵盖面广、集约化程度高、信息密度大,所以上海积极推动各级法院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从信息数据的采集、总结分析、广泛调研到制作发布,充分发挥各法院在审判和调研工作方面的整体优势。最后,各法院之间的交流合作保持顺畅。三级法院定位不同,各有优势,高院鼓励全市法院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既重视网上“点对点”沟通,更重视“面对面”交流,使司法建议跳出单个案件、单个法院,也使统计数据更具客观性,问题分析更具全面性,对策建议更具科学性。
在外部沟通方面,上海要求各级法院对超过规定时限未反馈的司法建议要主动与被建议单位沟通回访,既要帮助被建议单位理清产生漏洞和不足的源头,又要耐心细致地帮助被建议单位分析整改思路,增强被建议单位对司法建议的认同感和重视度,使得司法建议不仅“发得出”,更能“落到位”。
求效果
不断积累的经验加上科学规范的管理,推动上海法院司法建议工作不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自2004年上海法院发布了全国首份行政审判白皮书起,这种融合典型案例、类案分析、司法动态、风险预警、对策建议等信息的复合型建议载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去年,上海高院又评选出了30份优秀司法建议和12份优秀审判白皮书,其中的真知灼见对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上海高院民五庭系统梳理了全市金融纠纷、金融刑事等案件特点及防范风险,发布的金融审判白皮书被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批示要求在全国推广;闵行法院发布的行政审判白皮书,被该区区委以文件形式向全区下发;徐汇法院就医疗急救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缺失发出的司法建议,引起卫生部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我国医疗急救制度的完善;上海一中院针对期货投资、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向上海市金融办公室发出建议,也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北京平谷法院“内外兼修”力促司法建议落实
·[视频]北京平谷:法院发司法建议 提醒堵漏洞
·河南省法院:司法建议向社会公开
·大连海事法院司法建议堵理赔漏洞
·浙江宁波司法建议助企业防范外贸风险
·海南省高院提破坏环境案司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