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枫桥法庭案件调解率高达75%以上

2013-10-17 10:09: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  

用“老娘舅”保证“矛盾不上交”,枫桥法庭案件调解率高达75%以上

推广“枫桥经验”,为 “矛盾不上交”,诸暨市建立“枫桥式矛盾纠纷调解体系”。调解指导中心挂靠在司法局,负责对全市的调解机构培训、考核、发放资金等;调解总会则是民间组织,协调工作。在这两个机构下,各镇每个村成立一个调解委员会,调委会成员都是当地德高望重、有威信的人士,俗称“老娘舅”。

比如,枫桥地区建立了村组,片区和镇等三级调解组织:镇政府设立综合治理委员会,解决纠纷的数量占总量的15%左右;村民和居民委员会、企业组织等的调解,以及老年协会、妇联组织、团支部和其它组织等社会力量占有75%左右的调解;还有个人调解,比如各级人大代表、老党员干部、企业主、老年人等的调解,占调解数量的5%左右;至于司法机关,即派出所和法庭所调解的纠纷,仅占5%左右。

记者曾随机在诸暨市几个村作了调查,不少村民在面对矛盾时会找人称“有矛盾,找老杨”的枫桥派出所警官杨光照,以及以“精通法理、明辨是非”著称的镇综治中心调解委调解员杨茂夫。

“多年来,枫桥法庭的案件调解率都达75%以上;我们的‘老杨工作室’调解了近20年,靠着一遍遍耐心说理,调解100%成功。”当时,枫桥法庭庭长寿文光表示。

数据显示,自2000年起,枫桥镇共发生纠纷约1570件,100%在镇村引导下进行了调解,其中98%获得成功,剩余的也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而在近五年里,枫桥没有一起因矛盾纠纷调解不当引发的越级上访,也没有出现重大的治安问题。

要做到“矛盾不上交”,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把矛盾压下去”。正如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加强政务微博、民生微信、民情QQ群等建设”,“把‘脚板走访’与‘网络对话’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网络时代下,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保障信访权利才是新“枫桥经验”的核心。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