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居民身边的“大管家” 江东因你们而美丽

2013-10-16 14:59: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钱江晚报 

    郑宁是江东区白鹤街道孔雀小区居民,受“菲特”影响,他所在的小区也进水了。积水慢慢退去了,大家开始关心消毒防疫问题。前天一早,郑宁登陆“江东民生服务网”,想咨询哪里可以领取消毒药品。

    巧的是,已经有网友发帖了。再往下一看,区卫生局网络发言人,已经回复了。“去哪儿领,领来怎么使用,介绍得非常详细。”

    郑宁说,“江东民生服务网”很贴心,回复也很及时,就像居民的“大管家”,更是“百事通”,他想知道,都有谁在为市民提供服务。

    居民赞

    平台是江东人的大管家

    也不记得从何时起,郑宁开始习惯每天上班前在 “江东民生服务网”上泡上一会儿。点击新闻动态专栏,浏览最新的时事信息;打开违章记录、水、电清单,查询生活服务信息;要出远门了,也能在网上查询航班、火车时刻信息。

    “网站的实时咨询功能,能让我及时得到想知道的所有有关江东的信息。”郑宁说,如果想咨询江东的事务,只要点开“即时咨询”,就像QQ聊天那么方便。

    想对话江东的职能部门,也很简单,点开网络问政平台,发帖,最晚4个小时内,就会有网络发言人回复。

    “菲特”登陆后,积水、断电打乱了市民出行和生活的节奏。从哪儿了解最新的信息?郑宁说,他还是习惯登陆“江东民生服务网”。

    比如昨天,郑宁要去象山,得经过日前因积水封道的世纪大道公铁立交桥。现在是否能通车了?出行前,郑宁登陆网站,看到页面上已有贴出了通车的好消息。这几天,市民关心的公交出行、恢复供电、积水点抢通等信息,陆续被挂上网。“太及时了。”郑宁说,这个平台,就像是我们江东人的“大管家”,更是“百事通”。

    赶潮流的90后小姑娘

    社区琐事一把抓

    侯晶晶,江东区网络管理中心专职管理员,是位90后小姑娘。

    “接触这个职业前,哪会去关注‘无证摊贩扰民’、‘失业后怎么缴医保’、‘哪里有敬老院’这类话题,这离我们这个年纪的女孩来说,太遥远了。”可才半年时间,她就对这些了如指掌了。

    她说,接受和回复咨询的过程,也是个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现在,与居民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基本都能说上一些,遇事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了。”

    每天早上8点到岗,先浏览新闻,更新首页的新闻动态;同步兼顾即时咨询、查看留言等。一些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则需要编辑好后,添加入“服务热点”栏目,供市民自助查询。“比如这两天因为台风影响,所有居民都很关心出行、电力等信息,我们都会一一挂上。”

    除了网站,专职管理员还得兼顾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找寻信息,主动帮居民答疑解惑或者牵线搭桥。“这时,就得擦亮眼睛,一旦发现与江东相关的,就得赶紧留下脚印。”

    “菲特”期间,包括侯晶晶在内的7名专职管理员,通过“江东民生服务网”、微博、微信等平台,不间断发布抢险救灾的进展和各类便民服务信息300多条。

    作息正常的话,下午5点半,是侯晶晶的下班时间,但网络平台远未“打烊”。直到晚上八九点,仍有夜班同事坚守。

    在江东,还有一支“网络部队”,由社区网络发言人、部门网络评论员、官方微博管理员等组成,覆盖所有街道、社区、部门以及部分学校和医院,能第一时间与网友互动。

    500多名志愿者

    充当江东的引导员与和事佬

    还有更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志愿者们,江东区有个网络志愿者协会,招募了来自各行各业的500多名志愿者,他们扮演的是网络上“引导员”和“和事佬”的角色,他们让居民感受到浓浓的正能量。

    “菲特”来袭后,宁波多处道路被淹、小区积水、居民家里停水停电,各种声音充斥在网络上。志愿者们通过网络,将了解到的一线信息呈现给市民。“去年‘海葵’的那个志愿者又来帮忙了”、“80后社工为救灾推迟婚期”……志愿者们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身边这些温暖的身影,同时向外传递。

    网络社会组织,比如江东居民熟知的“小娘舅握握团”、“新宁波人网”、“同城微博联谊会”等力量,都来自网络志愿者,义务帮助居民排忧解难。有意思的是,江东网民中,还有句流行语,说的“网下找老娘舅、网上找小娘舅”。成立于2012年的“小娘舅握握团”,最初是由12名80后大学生自发成立的,他们是网络上的调解员、邻里贴心人,取名“小娘舅握握团”,寓意为纠纷双方通过“小娘舅”调解后握手言和。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