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江东区白鹤街道丹凤社区的社工可能想象不到,他的一次无心之举,会让你我与职能部门的距离变得如此之近。
2008年初,丹凤社区的一个社工以“咪豆妈”为名,通过网络与社区居民开展互动。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咪豆妈”就成了网络红人。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在全区推广开来了。
“咪豆妈”模式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在此基础上,江东区还成立了区网络管理中心。“现在我们能做到,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问题在网上解决、正面力量在网上凝聚、网上网下无缝对接。”江东区领导说。有一个数据很诱人,网管中心成立近3年来,网上问题98%得到有效回应,八成以上得到妥善解决。
10月12日,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的与会代表们,还专程到江东区网络管理中心,参观了这套“网上枫桥”模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充分肯定了江东区的“网上枫桥”经验。
“网上枫桥”的前身
丹凤社区“咪豆妈”网上管“家事”
10月7日凌晨,“菲特”登陆,丹凤社区受淹断电。10月9日晚10点左右,网友“小如”在宁波本地论坛上发帖,询问社区何时能恢复供电、排清积水。
次日下午2点,“咪豆妈”给出回复:由于断电,豆妈没有及时回复,敬请网友谅解。同时,告知网友,现在社区已经通电,电话也已接通。同时,消防车也已到达社区进行抽水。
从2008年初,“咪豆妈”问世以来,这样的互动,一日内要进行数次。熟悉“咪豆妈”的居民都知道,她管得很宽,社区大小事都要管。要找她也很方便,登陆本地轮胎东方热线、社区QQ群、微博等,都有她活跃的身影。
其实,“咪豆妈”的出现很偶然。丹凤社区居委会有一本社区“民情日记”,用来记载社区干部和社工走访居民时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可记录在纸上的信息,查阅起来实在不便,而且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居民习惯了通过论坛等网络渠道反映问题。
2008年初,一名社工以“咪豆妈”为网名,依托本地知名论坛东方热线,统一接受咨询、回应居民提问。与传统的电话、走访等形式相比,借助网络的这种互动方式,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短短几天内,点击量就超过了300人次。几个月内,就赢得了“网上‘咪豆妈’,社区好管家”的口碑。
“这种模式,是不是可以推广到全区?丹凤社区的做法,一下子启发了我们。”杨慧芳说,很快,江东区开始在全区推广“咪豆妈”做法,并构建了一套自下而上的网上群众工作体系,也就是从社区到街道再到区一级职能部门,都成立了“网上管家”回应市民热点、化解社会矛盾。
如此大规模在全区推广,是有现实基础的。根据统计,在江东42万常住人口中,宽带网友有27万,手机网民3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5%,“咪豆妈”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群众在网上发声、诉求在网上表达、问题在网上反映”的新渠道。
2.5小时处理一起网络投诉
一个平台连起57个部门和街道
2010年,在“咪豆妈”基础上,江东区又成立了区网络管理中心。如果说“咪豆妈”,是把社区工作延伸到网上话,区网络管理中心则是把全区职能部门都“搬”到了市民面前。
区网络管理中心有专职管理员,通过“江东民生服务网”能实现“即时咨询、留言咨询、短信咨询、自助咨询”四大功能。
每位专职管理员手头有一份“特别通讯录”,内有57名各部门网络发言人的联络电话。一旦有网友咨询,就可第一时间联系上相关部门。
打开网站,除了提供咨询服务外,还有包括电子地图、公交查询、火车时刻表等多种便民服务。目前,网站能提供50类在线服务,包括经济、社会、民生等多方面内容。网站访问量已突破了1000万人次,累计提供咨询服务1.8万余次。
点开“江东民生服务网”下的“网络问政平台”,市民可以24小时无障碍的向区任何部门反映问题。这个平台,“网”起了全区主要部门和街道、社区。市民只要登陆一个平台,就能找到您想联系的任一部门。
对于“网络问政平台”,区网络管理中心也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机制,要求在网友反映问题4小时内,相关职能部门得有回复;逾时的,系统会自动发出提醒短信。考核结果直接挂钩机关效能、作风建设考核;对于逾期不办或者敷衍推托的,将亮“红灯”,并根据情节,给予不同程度的追责。
这就相当于,市民不需要上门甚至不用打电话,动动鼠标就能解决问题。区网络管理中心负责人石碧辉说,自从网管中心成立以来,网上问题98%都得到了有效回应,八成以上得到妥善解决,全区信访总量与成立前三年相比,下降了22.8%。
更重要的是,“网络问政平台”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与市民进行互动,及时处理并回应市民。
有多快?今年8月5日下午2点左右,网友“念想中的妖精”,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图文信息,说在江东欧尚,发霉长毛的黄桃罐头仍放在货架上待售,“网络问政平台”管理员看到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江东工商分局。去现场查看后,下午4:31,江东工商分局就给出了回复以及查处办法。短短两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查证、立案,并同步回复了网友。
晒方案 听意见
“政府决策咱也能说上话了”
倾听网民心声,为市民与职能部门牵线搭桥,是“江东民生服务网”的职责之一,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平台,普通市民也能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
比如,划船社区荷花路改造项目,当时提前在网上公布了实施方案,征集到网民意见建议80余条,最终大部分都被采纳了,赢得了周边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工程提前10个月完工。
还有今年5月份,江东区着手整治白鹤社区马路市场。5月15日,网友“白鹤业主”在论坛发布了《为整治白鹤社区马路市场提建议》的文章,认为整治马路市场仅靠堵、梳还远远不够,提出了3点意见。结合网友建议,问政平台进行了问题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及时反馈给了辖区白鹤街道。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石碧辉说,近年来,有120多项党委、政府工作在网上‘晒’出方案、听取市民意见。“这一举措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更容易赢得居民支持和理解。”现在,遇到重点工程、重大决策,江东区都会主动在网上设置“话题”,听取网民的意见和建议。
反之,通过网络问政、官方微博等渠道,职能部门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市民在说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参考。”石碧辉说,比如之前他们曾分析过市民在网络上的诉求,发现大家最关心食品药品安全、小区生活环境、城市管理等话题,结合市民关心的热点话题,全区推出了“放心餐饮工程”、实施了“无物业老小区保安保洁提升工程”,还开展了背街小巷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