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西

江西抚州临川:激活民间智慧 搭建沟通桥梁

2013-10-16 11:13: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激活民间智慧 搭建沟通桥梁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法院加强陪审员工作纪实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工商协会主席陈文辉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张巨幅照片。照片上的陈文辉满面春风,正在接受人民陪审员的任命书。在临川,像陈文辉这样拥有人民陪审员身份的共有60人,他们充分发挥了陪审的作用。

重培养,提升陪审能力

能当上临川区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当好人民陪审员则更不容易。

陈文辉是2012年就任人民陪审员的。2007年,陈文辉就报名参加了抚州市人民陪审员选任考试,结果因几分之差败北。2012年,自学了法律的陈文辉再次报名,经过笔试、面试、政审等严格的程序,终于经补选当上了人民陪审员。

临川区鹏田乡司法助理员乐干芳说,与入选时的艰难相比,之后的学习经历一度让他感到“压力山大”。“先是半个月的任前封闭学习,再是过关考试,然后还有定期的业务学习,学了又要考。”乐干芳说:“为了不掉队,集中学习时我天天开夜车补课,近视都变深了。”

不过,在之后的工作中,这一系列近乎严苛的学习让乐干芳受益匪浅。鹏田乡陈坊村村民陈某生性要强,经常与周边村民发生纠纷,是在乐干芳那里挂了号的“难缠户”。就任人民陪审员之后,乐干芳陪审的第一个案子就是陈某为首的几十名村民与邻村的山林权纠纷。刚到调解现场,双方剑拔弩张的阵势让乐干芳有些忐忑,但经过专业培训的他很快平静下来,一番释法说理之后,双方当事人对乐干芳提出的调解方案心服口服。

临川法院还注重物质上的保障、工作上的考核和精神上的激励:发放交通补贴、陪审补贴、误餐补贴等经费补助;与人民陪审员所在单位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人民陪审员工作业绩档案,评选优秀人民陪审员,对不胜任工作的,依法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免职,并及时补选等。

2010年以来,该院评选优秀人民陪审员35名,补选人民陪审员5名。今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参与诉前调处矛盾纠纷59件,参与诉讼调解案件325件。

激活力,民间智慧助审判

发挥人民陪审员的身份优势,拓展参审领域,延伸工作职能,是临川法院用好用活人民陪审员的经验之举。

该院在人民陪审员的使用上,充分考虑其专业和特长,对人民陪审员相应的分组分类,使主审法官的法律知识和人民陪审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特长有效结合,尽可能做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增强办案的效果。为更好发挥专业人士的特长,该院专门组成了医患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物业纠纷等专项审判合议庭。

徐继军是该院民一庭医患纠纷专项审判合议庭的审判长,该院医患纠纷案件引入医疗界专业人民陪审员参审后,徐继军明显感到轻松了很多。今年5月,徐继军主审的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对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分歧很大,双方矛盾冲突异常激烈。某医院司法鉴定所副所长艾丽娟受命担任该案人民陪审员,在庭前交换证据阶段,艾丽娟对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书进行了专业解析,逐一化解了当事人心中的困惑,最后,在合议庭主持下,该案顺利调解。

据徐继军介绍,2012年,因为专业人士参加陪审,医患纠纷专项审判合议庭的案件调解率达70%,服判息诉率达100%,实现了“零”上访。

近基层,架起百姓连心桥

来自群众,贴近基层,临川法院借助人民陪审员这一特点,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身为人民陪审员的临川区上顿渡镇邓家村农民邓细才,在同村人眼里可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农闲时节,每到傍晚时分,邓细才家小院里就热闹起来。“吃完夜饭,来我家‘煽海水’(聊天)的人特别多,有人怕没地方坐,等不得放筷子,端着饭碗就来了。”说及此事,邓细才满脸自豪地说:“都喜欢听我读《人民法院报》,听我讲案例故事,还有好多人来问法律上的事。”法院的义务宣传员,是邓细才这些基层人民陪审员另一个身份。为了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便于他们宣传法院工作和法律知识,临川法院为40名身处最基层的每位人民陪审员赠订一份《人民法院报》,方便人民陪审员更深入地了解、宣传法院工作。

该院还结合“3·15”、清明节、“禁毒日”等特殊时日,有针对性地制作保护消费者权益、预防失火犯罪、打击毒品犯罪等方面的宣传单、宣传栏、宣传册,让人民陪审员在社区、农村、学校、集市等人口密集地散发、张贴、宣讲,教育群众知法、守法。

8月31日一大早,担任人民陪审员的腾桥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游才喜和往常一样,在集市一角放了张桌子,往墙上挂了张宣传画。“这就是我的‘摊位’。”老游憨厚地笑着说:“宣传画就是我的招牌。”早上七点左右,老游便忙碌起来,他一边耐心应答着村民的提问,一边麻利地给过往村民发宣传单,“一千多张宣传单,一下子就发完了,老百姓很喜欢哩!”

“有了人民陪审员的沟通,老百姓对我们了解深了、理解多了、抱怨少了,我们下乡办案更顺了。”腾桥人民法庭法官邓海荣深有感触地说。(记者 姚晨奕 通讯员 傅晓晖)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