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谁给群众找麻烦,就让谁有麻烦”

2013-10-15 15:45: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北法制网 

评论员

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衡水武邑县公安局出入境大队民警态度恶劣、刁难办证群众的问题,在全国引发舆论关注。河北省公安厅、衡水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依纪对两名责任民警及主管领导给予党政纪律处分,并举一反三,部署开展窗口单位开展正风肃纪活动。在10月12日召开的全省公安机关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厅厅长董仚生掷地有声地说:对那些不胜任公安工作、给队伍形象抹黑的人,要清除出去;对那些弄权耍横的人,要严肃处理,“谁给群众找麻烦,我们就让谁有麻烦!”这种对待队伍中发生的问题不搪塞、不护短、壮士断腕的决心,这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视维护群众利益为天职的诚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赏。

记者暗访镜头中,那名甩着脸子给办证群众找了N多麻烦的女民警,此番果然“麻烦大了”——她被给予留党察看两年、行政降两级、调离公安机关的处分。而她的直接领导,那位仿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出入境大队大队长,也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免去职务。

“谁给群众找麻烦,我们就让谁有麻烦”——这句话,直截了当,正气凛然。公务人员的权力不是“天赋人权”,不是爹妈给的,而是人民通过它所信任的政府授予的。“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它具体显化为每一个公民。一名公务人员拿着人民授予的权力,只有为人民尽心服务的义务,此即为“公仆”之本意。如果“公仆”向“主人”一个劲儿地找腻歪,岂能得到容忍和宽恕?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各项法规制度,都有相应的处罚规定。武邑责任民警受到的处罚,责罚相应,咎由自取。

“谁给群众找麻烦,我们就让谁有麻烦”——这句话,旗帜鲜明,发人警醒。这些年,河北省公安厅在抓队伍建设上不遗余力:“五民”主题教育、“学边防、守条令”、“一帮三创”、“开门评警”等等,方法路径多样,目的就是一个:强化民警群众观念,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全省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确实得到了大幅提振,涌现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省“执法爱民模范”范党育、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周希胜、全国“最美警察”冯志宏、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陆真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彰显着河北公安忠诚为民的核心文化价值。但也必须承认,在一些地方的一些人身上,还残存着不少特权思想,有的还根深蒂固。对权力的变态崇拜,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群众的漠视、刁难和要挟。这样的人现在必须要警醒了——武邑县的例子已经为你们敲响了警钟。再不改正,这就是前车之鉴。

“谁给群众找麻烦,我们就让谁有麻烦”——这句话,斩钉截铁,导向明确。平心而论,媒体曝光的是武邑县公安局,但这种类似的现象却并非孤例,无非是没有赶到“点”上罢了。对于小周这样的遭遇,群众不可能都去找焦点访谈,也不可能都去找厅长。这涉及投诉举报渠道是否畅通、各层级如何各负其责的问题等问题。另外,上级公安机关让几个渎职失职的民警“有麻烦”固然容易做到,但再好的金创药也不如不拉口。用什么样的制度设计,使得民警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不敢给群众找麻烦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对公安机关及其他所有权力部门的行政权力进行一番梳理审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交给中介机构的交给中介机构,是我们面临的最现实、最迫切的重大课题,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正给了我们这样的契机:精简权力,明晰权力的边界,“把权力装进笼子里”。

河北各级各部门对武邑县此事的严肃处理,赢得公众的肯定。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领导同志应按照省厅党委的要求,加大督查检查力度,主动堵塞漏洞,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谁再给群众找麻烦,一定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