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出席会议并讲话。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枫桥经验”50周年。50年来,“枫桥经验”遍地开花,涌现出了一大批用行动来践行“枫桥经验”的人。 

 “兰花姐姐”让平安看得见摸得着

 不同“身份”都诠释了啥叫“检察官”

 一套“组合音响”让群众记住了“民警马长林”

 走近魅力独特的亲民法官朱学军

姓名:叶兰花

职业:衢州市荷花街道兴华社区基层人民调解员

事迹:

她自嘲名字挺美,兰花,可惜貌不如名,这些年日晒雨淋皮肤黑了又起斑,声音也越来越沙哑。医生建议她手术治疗喉咙,但她一直拖着没去,她怕一动刀子说不了话,那就成了闲人一个。

做调解那么多年,在叶兰花看来这已不是单纯的一份工作,而是与她的生活融在了一起。她说,这是一份责任。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让矛盾就地解决,为政府和社会减压,这是她坚守的责任。

一根残指

与叶兰花聊天时,她时不时会按摩一下自己的左手无名指。这根手指几乎残了,弯曲得伸不直,而且时常会痛,牵带着其他四根手指连着痛。

这背后有个故事。2011年5月的一个早上,叶兰花在睡梦中被电话吵醒。辖区里楼上楼下的两户人家因为晾衣服滴水问题吵了起来。刷了个牙抹了把脸,她就冲去现场了。两个大男人已经在楼梯口扭打在了一起。她扯着嗓子喊他们冷静,哪想到其中一个男人冲着女儿大叫:“女儿,快拿刀来!”孰料,这女儿还真转身回屋拿刀出来。

哎呀,这还了得!叶兰花也管不了那么多,一个女人就鲁莽地挤在了两个大男人之间,两手抵挡着他们挥来的拳头。“哇……”她一声惨叫,眼泪一下涌了出来,本能地握住了左手无名指……

两个男人突然愣住了,收手紧张地问叶兰花要不要紧,还要送她去医院。叶兰花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手指怎么了,而是想着这是调解的最好时机。她收了眼泪,又给两人劝和起来。两个男人傻了,见叶兰花这样子,他们互相让了一步,答应和平解决问题,然后急急地送她去医院。

他俩没事了,可叶兰花的手指因为神经损坏,直不起来了。痛归痛,但她有件骄傲的事,她收了两个很得力的义工,就是这两个大男人。家长里短的纠纷,叫他俩帮忙劝劝,应得可积极了。

两难选择

今年8月22日,这个日子她不会忘。那天,她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三兄弟家的祖坟因为道路施工方过错被破坏了。三兄弟并不是她辖区的人,但电话里他们再三希望她去,并且说如果她不到,他们就准备召集乡里乡亲开始堵路闹事了。

但就在这个电话前,叶兰花刚接到了家里来的电话,婆婆病危了。婆婆待她如亲生女儿,这恐怕是她与婆婆的最后一次相见了。

挣扎中,叶兰花选择了去调解现场。一场体力智力精力的持久战,矛盾化解,事情圆满解决。但是,当她奔到医院,看着白色被单,不禁心如刀绞。她想说声对不起,可是婆婆再也听不到了。这样的抉择叶兰花至今想来仍然心痛。但是她说,再来一次,她的选择还是一样。

兰花热线

叶兰花从事调解工作13年,其中的苦与乐多如天上繁星。2010年3月,她用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开通了一条24小时调解热线———兰花热线。开通3年,她共接到求助电话3900多个,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12起。因为她承诺了24小时服务,因此不管是哪个时间段,总会有电话进来。冬天凌晨3点的电话,她扔下热被窝,悄悄跑到客厅给电话里哭泣的伤心女人做心理辅导;夏日晚上的电话,她又跑到街头去劝架,腿上被叮得满是蚊子包。

兰花热线的开通,也是希望人民调解工作能更接地气,方便群众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疏通心情、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年,叶兰花最大的感触就是“累并快乐着”。听到辖区居民一声声亲切的“兰花姐”,看到曾经的冤家现在谈笑风生,收到被调解者为她找来治疗喉咙的偏方,这许许多多细节,让她感受到了辖区的平安与祥和。

“枫桥经验”的核心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基层调解工作靠得就是身边人。像叶兰花所在的辖区,现在有10多个“小兰花”,100多个义工,矛盾化解、纠纷调解,平安工作的开展看得见摸得着。  【详细】

姓名:沈亚平

职业:杭州余杭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事迹:

身材娇小、柔声细语,可只要走上法庭,这个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就会化身为一朵“铿锵玫瑰”,执正义之剑惩治犯罪、维护公平;以恻隐之心挽救失足者、化解纠纷。她就是杭州余杭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沈亚平。

为办案自学成“电梯专家”

从检22年来,沈亚平养成了一个办案习惯:自己没有完全搞明白的案子,决不起诉至法院。

余杭曾发生一起“电梯伤人事件”。虞某明知自己只能承接1.5米/秒梯速电梯的安装及维修保养业务,为赚钱却承接了1.75米/秒梯速的业务,还指派无上岗证的宋某进行电梯维修保养。由于没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一名17岁的少年失足坠下电梯身亡。

对于是否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司法机关意见不一致。时任公诉科副科长的沈亚平主动揽下了此案。她一边阅卷,一边列出几十个“为什么”,到书店买来专业书籍“啃”,还特地赶到上海电梯生产厂家,了解事故电梯的设计特点与维护要求,又到北京咨询电梯行业协会的专家。

“法庭上,公诉人的目的不是打败律师,而是通过对事实、证据、法理的正确运用,揭露犯罪,让旁听的群众明白法理。”这是沈亚平的“公诉观”。

开庭时,辩护律师为被告人作无罪辩护,提出“电梯的安装资质并不等于维保资质”、“电梯门不按常规开启是设计缺陷”等观点。对此,沈亚平宣读了由电梯生产厂家、电梯行业协会等提供的6份相关材料及证词,有力地证明了电梯伤人事故与电梯安装、维护中存在问题之间的联系,让被告人与辩护律师都听呆了。

经过6个多小时的庭审,合议庭采纳了公诉意见,法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对两名被告人依法定罪处刑。庭审后,辩护律师对沈亚平说,“你都快成电梯专家了,不服不行啊!”

多方调解赢得多方信服

惩治犯罪时,沈亚平绝不手软。但面对因邻里纠纷等引发的轻伤害案件时,她总是尽量选择以和解化解双方的纠纷。

沈亚平曾办理过一个轻伤害案件,嫌疑人是一对老夫妻,他们的女儿挪用邻居所开公司的资金,被邻居举报并获刑,两家从此结怨。一天,双方发生争执,老夫妻打了邻居一耳光。由于夫妻俩都不承认打人,派出所以共同犯罪进行立案。社区居民都很同情二老,一度认为派出所乱抓人,联名写了求情书。

“简单起诉无法让群众信服,也解决不了矛盾,和解是最好的出路。”沈亚平决定启动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程序。可双方的态度都很强硬,一方认为,你女儿害我公司受损失,现在我又被打,不赔10万就去坐牢吧;另一方认为,你举报害我女儿坐牢,还想我们赔钱,没门。

沈亚平和同事分头做工作。她们劝那位邻居:“二老的女儿已经坐牢,怎么忍心再让二老也受牢狱之灾?”与此同时,积极调查取证,找到打人的监控视频,向居民证实老夫妻确实触犯了刑律,从而平息民怨。而后,又劝导老夫妻,不要逞一时意气,积极赔偿,争取从轻处理才是正确选择。

经过多次说服,双方逐渐松动,同意调解,并达成赔偿协议。拿到邻居出具的谅解书后,沈亚平终于松了一口气。之后,检察院据此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一次次聊天叩开孩子内心

未成年刑事犯罪案件关系着孩子的前途。多年来,余杭区检察院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为未成年嫌疑人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有一个孩子至今让沈亚平无法忘怀。因频繁盗窃,刚满16岁的他被公安机关抓获。每次提审时,男孩的态度都很好。可让沈亚平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家庭条件很好,为什么要去偷东西呢?”

“不找到原因,就找不到帮他的方法。”沈亚平一次次找他聊天。终于,男孩开口了:父母经常吵架,这么做是为了报复父母。

“一定要解开孩子的心结。”经过反复沟通,检察院和法院决定让孩子的母亲到法庭上陈诉。在沈亚平的引导下,母亲袒露心扉,说起了争吵的原因及苦处。孩子一边听一边痛哭流涕,终于理解了父母,当庭承诺绝不再犯事,父母也因此解开了心结。孩子被判缓刑后,终于完成学业,踏上了社会。

从这个案子获得启发,余杭区检察院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社会调查制度,由社会调查员对全区涉罪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现实表现、犯罪背景、帮教条件等非涉案因素进行调查,形成多方面、深层次的道德和品行调查报告,为依法公正处理和帮教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提供了重要依据。  【详细】

姓名:马长林

职业:湖州公安局罗师庄社区民警

事迹:

2008年8月,48岁的他选择扎根基层,来到湖州开发区罗师庄。面对这个地处城郊接合部,人口流动性强、案件纠纷和安全隐患多的地方,马长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

“为群众、信群众、靠群众。”马长林依靠的,就是这副“良方”。

自制“组合音响”让他快速“走红”

罗师庄是个典型的以外来人口为主的社区,2万人口外来人口占了1.8万,辖区面积不到全镇1/50,但发案数占了1/3以上。

到了社区,马长林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摸清掌握社区情况,让群众认识他。不过用什么办法更快速有效呢?正寻思着,门外传来一声吆喝,“啤酒瓶子废塑料的卖!旧衣裳旧鞋旧书报的卖!”他灵机一动,自己动手装了一套录音机和扩音喇叭组合成的“音响”。

“村民们,我叫马长林,是罗师庄的社区民警!提醒大家,人多的地方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家长带好孩子,老人留神脚下!出门检查水电煤气,晚上睡觉关好门窗……”从那时开始,罗师庄的菜场、弄堂、大街上,经常飘着这个声音。办法有点“土”,但效果很好,这里的人都知道庄里来了个马长林。

马长林每天用喇叭喊话,宣传防范知识和法律法规,同时挨家挨户发放简易报警器和租房登记本,六个月走下来,把辖区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新居民,我就是你们的家人

马长林“出名”后,来找他的人就多了起来。那天,一个房东焦急地找到马长林,说他的一个女房客,男朋友不在身边,她未婚先孕也不敢跟家里人说,现在快生产了。马长林跟去一看,女孩的羊水都破了,一个接生婆正打算动手。马长林赶紧拦住,给妇产医院打电话。医护人员迅速赶到,出租房里不久传出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马长林拜托接生婆帮忙照料女孩几天,一切花费由他出,随后还为女孩作了妥善安置。周围邻居知道这事后,对马长林称赞不绝。

“新居民生活在这,就要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心安定了,偷抢拐骗、打架斗殴也就少了。”马长林与辖区企业、房东合作,在警务站开展免费招工、租房中介服务。几年来,警务站已累计为3000余名新居民找到了工作,也为社区租房主介绍承租1200余户(次)。他又趁势推出了“邻里登记法”。目前,社区700多户出租私房均已建立登记台帐,租房登记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了承租人员“来有登记、走有去向”。

群众送的苦丁茶喝着很甜

“群众是我的亲人,更是我的靠山。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我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马长林说。

为了更好地调解新居民之间的纠纷,去年4月,马长林以新居民中的党员、退伍军人、治安积极分子为主体,动员组建了“老乡帮帮团”。

四川籍新居民小黑是“老乡帮帮团”的一员。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在罗师庄住了10多年,原本是当地有名的小混混,带着一批“兄弟”到处惹事。马长林决定帮他找份工作,让他别整天闲晃,可一般单位不敢收。马长林好说歹说,说服了一名工厂老板,这事让小黑感动不已,工作特别认真,如今已经当上了车间主任,以前的那帮“兄弟”在他的带领下也全都成了平安志愿者。

“老乡帮帮团”成了马长林的工作好帮手,协助他调解了300多起纠纷,举报和制止违法犯罪40多起,还协助民警抓获50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

去年,马长林在警务站建立了“马长林学雷锋服务基地”,组建了11支服务团队,有专门服务“小候鸟”的“阳光假日小屋”,也有专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在身边服务队”等。

马长林惦记群众,群众也惦记着他。有一次,他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盒苦丁茶,还有一张小纸条,写着:苦丁茶治高血压很好,您别忘了吃。“这茶喝着甜!”马长林笑着说。  【详细】

姓名:朱学军

职业:问江干法院法官

事迹: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法官,朱学军很出名。他是江干法院预审庭庭长,带领着“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团队,还是电视观众票选出来的最受欢迎的“金牌和事佬”……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召开之际,记者再次走近朱学军,看到的不仅是一名调解高手,更是一位有着独特魅力的亲民法官。

“这事儿还得您来管”

见到朱学军时,他正忙着整理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调解笔录。等他整理完,没说上几句话,一男一女走进了调解室。

男的穿花衬衫,四十岁光景,女的三十多岁,留波波头,两人都默默地站着。

“你们有什么事情?”朱学军问。

“日子过不下去了……”女的一张口就哭了出来。

看来又是一对闹离婚的,朱学军赶紧招呼他们坐下,让女的慢慢说。

“他第一次离婚也是朱法官你办的,我觉得我们的事还是得由您来管。”女的说。

原来,这两人都是二婚,男的和前妻在朱学军的调解下和平分手,儿子由他抚养。现任妻子也离过婚,带着一个女儿。

本来日子也可以过得平淡而幸福,但女人说,公婆处处为难她,认定她是嫁进来争房子的。“我好不容易怀上孩子,他们居然拉我去打胎!我到娘家东躲西藏才把孩子生下来。”女的说着又抹起了眼泪。她和老公带着宝宝回到家里,公婆骂得更难听了,她就跟他们吵,弄得家无宁日。

“她说的你都听到了吧?那你有的意见呢?”朱学军转而问男的。

“我也不知道。”说完,男的就低下了头。

“每次我跟他父母吵架,他都这样不吭声,也不帮我!”女的气不打一处来。

“如果他帮你,矛盾只会更大,他在父母面前不做声,父母才不会觉得他偏帮你啊。”朱学军说,“你们当初是自由恋爱走到一起,相信还是有感情的,问题出在父母身上。但矛盾肯定不是一下子产生的,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你想想,你平时是不是也有些做得不对的地方?”朱学军又说。

女人沉默了一会,承认有时候脾气也比较急。

“要不你们试试搬出去住,减少与父母的摩擦?”朱学军建议。

“如果这样,我怕他养不起我们一家的……”女的为难了,“法官,我们还是回去再商量商量。”女的暂时打消离婚的念头,拉上男的走出了调解室。

类似的场景,在“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自2009年成立以来,朱学军已经带领他的团队调解了4400余起案件,接待群众1.2万人次。

当事人看到他就消了火

“他有着一般人难以学会的‘法感’,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并给出解决方案。”到调解工作室学习的助理审判员晁敏这样说。

快速找到问题症结,与当事人拉近关系,这都是朱学军调解的不二法宝。

有个案子,夫妻俩闹离婚,之后又陷入抢儿子的拉锯战,再次闹上法庭。

庭前调解时,双方父母齐上阵,谈到关键的抚养权归属时,又是一场骂战。

转眼到了开庭的日子,主审法官是朱学军。

男方父亲一看就认出来了,“名人来调解,我们不吵了”。

朱学军事前做足了功课,发现小孩就读的幼儿园在女方家附近,而男方的房子则是小学学区房。

于是,他提出了轮流抚养的方案———

在幼儿园阶段,儿子由妈妈抚养,每周六、周日由爸爸来带;在小学阶段,儿子10岁前,反过来,以便孩子就学;儿子10岁后,双方尊重儿子的选择。

双方对这一方案一口答应。

“逢公历单数年的春节,让儿子和爸爸生活假期的前四天,双数年则反过来。”朱学军又提出。

双方爽快地签下了协议。“‘金牌和事佬’ 就是不一般,解决问题真到位!”女方父亲也竖起了大拇指。

微博上的亲民“和事佬”

“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还有自己的官方微博。网上的朱学军不是“高大全”的模范法官,而是与网友分享喜怒哀乐的亲民“和事佬”。

“7个女儿,都已经有了第三代,但是对85岁老母亲的赡养却斤斤计较,居然为了每月每人出50元的伙食费,争执半天!我真是服了她们……不过最后还是达成了协议。可是‘和事佬’费了多少口舌,真的自己晓得。”调解完一个棘手的赡养纠纷,朱学军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有时调解不成功,他会说“调了几次都不成功,郁闷中”。有时候他也会考考大家,“遗嘱上的签名是代签的,但是手印是遗嘱人盖的,遗嘱未公证,可以认定有效吗?”

许多网友与他互动,也心疼他的辛劳奔波,这份亲近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成为朱学军调解的坚强后盾。  【详细】

所有的这些都只是一批批先进人物的缩影,经过5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50年的沉淀和积累,“枫桥经验”早已是政法人心中所一直坚守的原则,相信在“枫桥经验”的引领下,必将涌现出更多的模范。

制作:中国长安网 策划: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