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特邀监督员旁听了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开庭审理的一起案件。记者 罗 霄 摄
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特约监督员旁听庭审,召开座谈会听取律师、企业代表、当事人的意见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开门搞活动,主动听取人大代表、特约监督员、特邀咨询员、当事人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并将之作为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国际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参考。
■听庭审:
“唇枪舌剑”有意味
9月24日,随着审判长高晓力敲响法槌,一起涉及222套商品房、金额约7000万元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二审案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当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时,旁听席上几位人士在认真聆听。他们是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邀请来的“客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扬,全国人大代表、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兼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监察部驻国务院国资委监察局监察员黄宝荣。
民四庭庭长罗东川介绍说,邀请代表和特约监督员作为旁听人员参加庭审活动,是希望大家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能够就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方面提出意见。
“感触颇深,一进大院,一上台阶,就感觉到庄严神圣。” 第一次旁听庭审的黄金荣对司法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说,法官穿着法袍审理案件,能够感觉到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从开庭情况、法官总结争议焦点等方面,可以看出法官的专业素质水平比较高。
李扬曾经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现在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十分熟悉审判工作,他敏锐地发现了当天庭审反映出来的“问题”:“通过今天的案件,我们希望二审或者终审时应当准备得更加充分一些。比如事实问题、证据问题,不能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庭上,双方还在就事实问题、证据问题纠缠。”
这一点引起了罗浩的同感,他说:“案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双方还在纠缠于证据和基本事实的问题,我就很奇怪,之前经历过的一审、二审审判怎么没有解决这样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是不是应明确下,什么是基层法院应当解决的,什么是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的。如果每个案子最高人民法院都要重新审理,工作量会非常大。”
身为技术专家的罗浩还建议,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提高司法效率。“现在科技已经发展很快了,录影录像技术也很发达。我希望每一级的法院能够做到庭审实时的录影录像。上级法院调取卷宗的时候,能够把庭审的实时录像也调取,这样可以方便上级法院审理案件。”
当然,“客人们”更多是将赞誉给予了法官,称赞他们司法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工作作风好,克服了工作压力大等困难,通过公开、公正的司法裁判,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评法官:
作风好、眼光准
被民四庭请来提意见的“客人”,还包括律师、企业法务部门负责人、当事人等,有法律背景的,也有非法律背景的,有胜诉方,也有败诉方。
童梅是海通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的多起案件在民四庭审理,印象最深的是2002年的“塔斯曼海轮”油污损害赔偿系列案。该案是我国加入《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后第一起涉外油污诉讼案,涉及1500余个原告,标的额达1.7亿元。
“这个案子当事人比较多,很多是渔民和养殖户。民四庭的法官亲自到当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促成了调解的达成。船东是个外国当事人,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当地的渔民也十分信服。”童梅说。
法官的敬业精神也令北京市君佑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文科佩服。他代理的一起商事案件有50多本卷宗,涉案金额4.5亿元,每一笔交易来往都得逐一核对。
“整整开了一天的庭,为了让双方说出想说的话,庭下又组织五次谈话,最后判决下来了,双方心服口服,”赵文科说,“这种工作态度应该推广,作为全国法院的典范。”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是一个年轻的业务庭室,成立于2000年,负责涉外商事和海事案件的审理。近些年,该庭提出实施精品战略,培养高水平、国际化法官,打造国际司法公信力。
这个思路得到了胡浩和赵文科的肯定。他们认为,法治水平是一个大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提出了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法院就是解决矛盾、建立规则的地方,因此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不仅要宣传任劳任怨的法官,也要宣传精英法官,使优秀法官成为社会的明星,引导公众形成对法律和法治的信仰。”赵文科说。
民四庭法官对行业脉搏的敏锐把握是最令企业界代表称道的。中国银行金融总部经理马申介绍说,前几年,信用证中止支付问题暴露后,给银行信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民四庭及时进行调研起草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2月出台了《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范了市场,减少了纠纷,“如今这类案件数量已经下降了40%。”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航运业。“有一段时间,由于法律空白,纠纷非常多。法官进码头、上货船,与行业工作人员交流,为制订司法解释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司法解释出台后,规范了行业秩序,制止了市场混乱。”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吴津涛说。
■指路径:
实施精品战略
精品战略如何推进,今后的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应放在哪里?“客人们”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来自国资委的黄宝荣给民四庭出了一道题:现在央企在海外投资的金额巨大,不少企业因为法律问题遭遇到了重大损失,我们的法院和法官能否做点什么?
罗东川回应说,去年民四庭做了一个调研,叫“中国企业走出去法律风险研究”,就是针对我们日益出现的国人出国投资遇到的诸多法律问题。
当前,法院和法官工作繁重辛苦,然而社会评价却有不同意见,如何解决这种落差?李扬认为需要通过宣传解决这一问题,当前社会对法院的真实情况不是很了解,要通过各种媒体把法院工作的力度、强度、难度宣传出来,要让老百姓了解我们法官、法院的真实状况。
各方代表畅所欲言,对司法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为法院改进工作出谋划策:
在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法院能否提点建议,采取点措施?法院的裁判文书,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之外,能不能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司法解释出台得很及时、很有针对性,但是少数基层法院在适用方面掌握得不准确,最高人民法院能否加强指导和培训……(记者 赵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