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案多人少矛盾?”“如何在每一件案件中都体现出司法公正?”“如何提高案件质量?”……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今年以来,涟水县法院在开展“狠抓第一要务,查纠司法难题”活动中查找出来的。怎样尽快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了该院党组一班人的当务之急。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该院决定从每一件具体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改起。
内部挖潜缓压力
8月17日上午9时,涟水县法院1号法庭开庭审理王某盗窃一案。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此次庭审由涟水法院院长张强担任审判长。
“张院长,不愧是个行家里手,庭审用语准确,层次分明,虽然用时不长,但当庭宣判,效果很好,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受启发。”庭审结束后,参加旁听的干警纷纷议论着。
近年来,涟水法院收案数以30%的速度逐年递增,加之老同志陆续退休,年轻法官一时又接不上,一线法官年人均结案200余件,案多人少矛盾已经成为困扰基层法院的首要司法难题,怎么办?涟水法院党组认为,只有靠内部挖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缓解一线法官的办案压力。
“院、庭长必须带头办案,且每年办案数与普通干警一样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今年1-8月,院、庭长办案26件,其中,公开观摩6次,旁听人数300余人次。
与此同时,该院还合理配置审判人员,将行政后勤岗位上6名有审判职称的人员调整充实到审判一线,并根据相关业务庭的工作量,对各庭审判人员的数量及受理案件的案由进行合理的调配,有效避免了庭与庭、业务庭与行政后勤人员之间忙闲不均现象。
从严把关提质量
“原告方签收判决书,送达回证上无签收时间。”
“文书第3页第5行,缺少一个逗号,易产生歧义。”
……
院长张强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6本卷宗,卷宗的最上面是张院长亲笔填写的《涟水法院审理案件卷宗质量评查表》。
“小到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张院长都会耐心地一一指正。”审管办王君主任对张院长从细节着手抓案件质量极为佩服。
为了提高案件质量,该院严格落实院、庭长通案、法律文书签核把关和案件质量评查制度。
针对个别干警在审判和执行过程中耍小聪明,搞个人英雄主义现象,该院在干警中广泛开展放权与监督、独任审判与审判独立关系的大讨论,最终形成“放权不等于放任,独任审判不等于个人审判”的共识。
凡是影响较大或合议庭意见有分歧的案件,一律要经过院、庭长讨论,法律文书由庭长审核,分管院长签发,在送达前还要由院里返聘的老同志校对把关。
强化案件绩效考评委员会的职能,院领导、审委会委员及业务庭负责人均为考评委员会成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每月从已经报结的案件中抽取5%的案件,分送给每个考评委员会成员评查,评查情况记入法官个人业绩档案,纳入绩效考评。每季度召开一次案件评查分析会,考评委员会成员汇报评查情况,由审管办汇总后,在全院进行通报。
加强监督促公正
“张律师,请你签收一下判决书,同时请你填写一下《审判信息反馈表》。”民一庭书记员小王向代理人送达判决书。
“平时领取判决书,我们只要在送达证上签收,现在怎么还要填写《审判信息反馈表》呀?”面对书记员的要求张律师一时搞不明白。
“这是我们法院引入外部监督的一项新机制,叫《涟水法院审判信息反馈制度》,就是承办法官在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时,让当事人填写《审判信息反馈表》,由当事人对审理工作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如有不满意情形的,由当事人就程序、实体、廉政、作风四个方面作出具体评价,业务部门负责人跟踪做工作,院监察室按月通报并督查和回访,如存在违纪情形的,将给予严肃处理。”小王耐心解释。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这个案子处理得很好,我们满意!”听完书记员的一番解释,张律师爽快地填写了《审判信息反馈表》。
为了确保法官公正廉洁办案,该院对外引进外部监督机制,对内加强法官内部监督管理,做到双管齐下。
严格落实案件责任终身制和责任倒查制度,设立干警廉洁档案。规定凡是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改判的案件,一律由院审判管理办公室进行评查,提出初步评查意见,再经院审判委员会集体评查后,确定案件属于合格、基本合格还是不合格,对评为不合格案件的,一律由院纪检监察部门对照最高院《两个办法》,严格追究承办人或合议庭成员责任。对评查中发现案件有明显人为因素,而导致被上级法院发改的,指令院监察室工作人员列席审委会,参与案件评查,并将相关情况记入法官个人廉洁档案。如发现有不廉洁苗头的,由院监察室介入调查处理。
此外,该院在干警绩效考核方案中增加“案访比”指标,将每位法官的信访案件数与所结案件数情况,记入法官个人业绩档案,实行经济奖惩。以此督促每一位法官真正做到公正廉洁办案,让老百姓在每一件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