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处“活雷锋”
记“爱民固边·感动边疆人物”候选人达林台
“乡亲真要是打起官司,以后都没法处了,多亏大家调解!”9月29日,河北省迁安市大崔庄镇白羊村龚大爷感激地说。 龚家和史家因梨树归属发生争执。村委会多次调解,镇司法所及法院工作人员也上门沟通,促成在国庆节前签下调解协议。据悉,迁安市推行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多元化调解体系愈发完善。目前,全市95%以上纠纷在镇乡以下得到化解。 图为9月29日,龚家、史家在迁安市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达成调解协议。 记者 王建军 摄 |
达林台是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呼伦贝尔支队陈巴尔虎旗大队白音哈达边防派出所副所长。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着一名边防民警的责任和使命,牧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嘎查活雷锋”。
2007年,白音哈达边防派出所在巴彦哈达嘎查建起了首个草原110警务室,达林台与一名警官成为了这里的主人。这一干,就是6年。
警务室建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你们刚才走进嘎查的那条7公里的水泥路就是达林台给我们修的,这是我们的生命路!牧民出行都靠它。”居民宁淑芳一边说着,一边带记者参观了她开的小超市。
除了修建道路外,达林台还为嘎查做了一件让牧民们赞不绝口的实事。宁淑芳说,因为这里地势低,每到雨季积水能把家里的床铺淹了。牧民挤出的鲜奶送不出去,收奶员也不愿意来取,给牧民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看到这些,达林台比牧民还着急,他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协调相关部门来勘察,最终修建了一条350米长的排水沟,将雨季积水引入大河(海拉尔河),彻底解决了牧民生产生活的大问题。
巴彦哈达嘎查总人口189户,414人,这个典型的牧业嘎查过去矛盾纠纷、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盗窃案件频发,治安环境复杂,牧民们为此感到非常烦恼。2010年,嘎查有位20出头的小伙子因喝醉酒打架伤了人,他的父母当时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便找到达林台求助。达林台了解情况后,努力从中调解,做了很多劝和工作,最后以警务室名义为小伙子做担保,使得双方握手言和。随后的几天里,达林台随时随地都带着小伙子,帮助教育感化他,与他聊天、谈心,从心理和生活上对他进行关照。现在这个小伙子在外“出包”(牧民到放牧的地方定居),成为了一个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好青年。
2009年,警务室在嘎查中安装了全方位的电子监控设备,使整个嘎查24小时都处于电子眼的监控之中。为了更好的保障牧民财产安全,警务室还为每户牧民家中安装了报警器,一旦发生治安事件牧民在家中就能报警,警务室的电脑上就会显示出报警家庭的位置、户主和照片等信息,方便民警迅速出警。“现在俺们嘎查有三大‘怪’:白天不挂门,晚上不锁门,牲畜出去不用管。”宝音图高兴地说。
7年来,达林台的任劳任怨换来的是巴彦哈达嘎查的平安和谐,牧民们对达林台警长充满了感激和崇敬,就如宝音图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的:“现在达林台不仅是牧民们的警长,更像是俺们的家人,牧民们对他不仅有崇敬,更有一种呵护的情感和责任。”
(记者 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