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从“稳定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
云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若昆向记者介绍,为了提高公诉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该省检察机关以创建学习型公诉部门为核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法庭调查结束,现在休庭。”随着主持人兼“法官”一声令下,扮演“证人”的元阳县检察院公诉科科长蒋飞向满屋子身着检察服的“法官”、“被告人”、“听众”谈起了自己的感受:“公诉人提问时,我心里特别紧张,都不知道应该怎样说了。建议公诉人在发现证人情绪不稳时,先进行心理疏导后再发问,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这一画面出现在2012年12月9日,距修改后刑诉法正式实施不到一个月。针对不少基层检察院反映的非法证据排除、证人出庭、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等难点问题,云南省检察院公诉部门组织了一次集中培训。为贴近实战,培训特意举办了“证人出庭”、“非法证据排除”两次模拟法庭,参训人员分组扮演公诉人、辩护人、证人、被告人等角色,演练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等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使参训者以不同视角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除注重实战培训外,云南省检察机关还依托检察官学院、教育培训中心和高校等教育资源,开展了大量教育培训活动,2010年以来,参加培训的公诉人已达3000多人次。
为提高公诉人参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该省检察院定期组织公诉理论成果评选,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或获奖的,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立足实际的培训与理论调研相结合,促使公诉人的办案水平、理论素养得到提升,队伍建设实现了从“稳定数量”向“提升质量”的转变,造就了王凯石、柏利民等一批知名的公诉专家和一大批优秀公诉人才,为公诉业务的整体提升提供了十足动力。
■建立品牌
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公诉队伍建设
“品牌公诉人”工程是云南省检察机关公诉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起点。借助“全国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的东风,云南省检察院积极为该省公诉人树立叫得响的品牌,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公诉队伍建设。
2013年春节刚过,云南省检察院就吹响了“集结号”:选定参赛选手,审查培训方案,成立由副检察长李若昆和检委会专职委员孙志红领衔、汇集3名参赛选手、5名教练、5名陪练的集训小组……
在长达4个月的集训中,云南省院党组成员多次到集训点看望参赛人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教练组根据每位选手的情况,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智囊团分组对每位选手进行一对一的贴身辅导。选手、教练、陪练忘记了周末、放弃了假期,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备战,只为在比赛中将云南公诉人的风采完美绽放。
在竞赛中树立品牌,在工作中发现典型。近年来,云南加大了对优秀公诉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发现典型、宣传模范人物培养了一批品牌公诉人。
继“全国模范检察官”明立丽、杨竹芳等“老先进”后,曾荣获“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的武广轶等一批青年干警崭露头角,成为新一代的“品牌公诉人”。
通过主流媒体报道、巡讲会、交流座谈会、微博等渠道,“品牌公诉人”的事迹被广为传播,展现了新时期公诉人精深的法律素养、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职业情操,树立了云南公诉队伍的良好形象,带动了全省公诉人整体素质的提升。
·韩春丽:十八年奉献公诉事业 无怨无悔
·北京东坝“飙车”案三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诉
·[视频]广东:公诉人和律师体验“角色互换”
·[队伍建设]第五届全国十佳公诉人讲成长经历
·十佳公诉人的“最难忘”
·上海嘉定检察院请资深公诉人为青年干警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