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公安机关以“严打犯罪、严管队伍”为抓手,“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目标,“提高安全感、提高满意度”为检验,围绕全省“两加一推”主基调,牢记使命,忠实履职,积极回应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贵州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孙立成说,全省公安机关必须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公安工作好坏的一个标准,严打犯罪是公安机关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方针,严管队伍是公安机关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保证,严打严管这两手必须硬起来、硬到底。
严打犯罪 打出群众安全感
当前,贵州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加速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虽然社会大局平稳,但不稳定因素仍有不少:刑事发案数高位徘徊,严重暴力犯罪、个人极端案件时有发生,盗窃、抢劫等侵财犯罪趋于多发等因素影响群众安全感。
贵州公安机关围绕“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尽快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今年以来,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了以“雷霆行动”为龙头的严打整治行动,针对打黑除恶、命案侦破、逃犯追捕、重点整治、多发性侵财犯罪、制假售假和毒品犯罪等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抓命案侦破攻坚。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对未破命案逐一进行梳理,按照一起命案一个督办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侦查方案、一套保障措施的“四个一”命案侦破要求,狠抓命案攻坚。今年以来,命案侦破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破案率达94%,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贵阳市现行命案破案实现命案全破。
二是对“两抢一盗一骗”等危及民生,群众反响强烈的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各地公安机关全力打击地域性职业犯罪团伙,始终把打击的矛头始终指向犯罪集团、犯罪团伙,指向惯犯、累犯和职业罪犯。“雷霆行动”开始后仅一个月时间,贵州省就破获现行“两抢一盗一骗”四类多发性侵财案件3697起,同比上升41.65%。同时抢劫案件和抢夺案件立案数分别同比下降26.04%和31.47%。
三是强化缉毒破案、戒毒收戒行动,严打、严防、严控外流贩毒、零包贩毒和过境运输毒品犯罪。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整治,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减少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今年以来,侦破毒品案件5129起,同比上升21%,破案数、缴毒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破获目标案件数均达到了历年最高水平。
四是狠抓重点地区整治。对案件多发、高发,治安混乱、毒情严重、地域性职业犯罪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乱点、区域进行重点整治,严密社会面、复杂场所、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防范控制。贵阳一夜端掉5个涉黄、涉毒洗浴场所,一批治安乱点、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改善。
贵州公安机关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着力建立健全犯罪实时控制机制、严打犯罪长效机制,打出安全感、打出满意度。据统计,1至8月,全省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万多起,同比上升3.8%。抓获犯罪嫌疑人3.8余人,同比上升5.2%;侦破经济犯罪案件2千多起,涉案金额143.79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20.4亿元。有力地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到“十二五”末,我省公安将实现“全部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侵财类案件发案数下降、八类重大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网上在逃犯存量下降、命案发案数下降,全部现行刑事案件破案数上升、八类重大刑事案件破案数上升、现行命案破案率上升、群众安全感上升、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度上升”的“五降五升”目标。
严管队伍 管出群众满意度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公安厅调研指出:贵州公安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忠于职守、勇于奉献、能打胜仗、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是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恪尽职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付出了辛劳、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涌现出了张秀昊、潘琴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仅今年以来,全省就有王维根、葛光全、文彪等9名公安民警牺牲在工作岗位。
在推进改革 开放的进程中,公安干部队伍处在与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第一线,工作任务繁重,执法环境复杂,面临的考验严峻,各种腐蚀诱惑增多,因此队伍管理“严”字当头,在“管”字上下功夫。
贵州公安机关在严格执行中央“八条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公安部“十项规定”基础上,陆续出台了十条警规、五个不准、转变作风36条等治警铁规。
对违法违纪行为,贵州公安在机关敢于较真,做到心不慈、手不软,绝不姑息迁就,坚决调整、处理不合格民警,清除害群之马,真正收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震动一方的效果,杜绝“一人违纪,众人随之”现象。1至8月,全省共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43起、54人,同比分别下降34.9%、29.6%,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多名履职不到位的民警进行了严肃处理。
在狠抓从严治警各项措施落实的同时,公安机关抓住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民警近距离感受贪欲之害、失足之恨;紧紧围绕容易产生执法问题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深入整治执法不公正、不严格、不规范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执法突出问题,坚决查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执法腐败问题,进一步提高执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
针对队伍中发生问题的规律、特点,贵州公安机关抓住关键执法环节和权力集中岗位,形成“不愿腐的自律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真正做到监督关口前移,强化“事前防范”、“事中监督”。
服务中心 做全省经济发展坚强后盾
当前,贵州正处于全面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关键时期,“发展速度快、城乡变化大、矛盾问题多”阶段性特征明显。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思奋进、求发展、促稳定、创和谐,为实现贵州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法制建设、平安建设、和谐建设、过硬队伍建设的要求与呼声日益强烈,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挑战和考验越来越严峻。
加强能力建设,为群众服务创造和谐环境。各级公安机关把执法质量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最高最求,着力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同时紧紧抓住服务群众这个目标,推出“集市流动警务室”、“国省道干线公路实时路况查询系统”、“公安微博网站群”、“知识产权刑事执法重点保护”等便民利民新举措。
创新社会管理,为服务大局创造稳定环境。我省公安机关传承发扬“枫桥经验”,创造“余庆经验”,及时排查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2010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21万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39.39万件,有力保障了全省社会稳定,促进全省经济发展。
此外,贵州公安机关还创新人口管理服务机制、户籍制度、禁毒“阳光工程”、集市流动警务室等社会管理经验,有效提升了贵州公安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贵州公安提出,到2015年,初步改观“基层弱、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状况。通过努力,多个警种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全省88%以上(力争90%)的县(市、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安全感的满意度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孙立成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贵州进入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既是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现实期盼,是我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实现贵州“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贵州出台规定禁止公车私用
·贵州政法机关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化解攻坚战
·贵州公安机关开展应急处突实战演练
·贵州开展三年禁毒严打整治
·[视频]贵州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赴黔南检查
·贵州禁毒将再实施三年“雷霆行动”
·贵州禁毒将再实施三年“雷霆行动”
·[视频]贵州关岭县上关镇:十三年“零上访”
·贵州检察机关三级联动提起抗诉13年未结民事案件终得改判
·贵州遵义完成自行车赛消防安保
·贵州绥阳:警民联调促和谐三十年矛盾一朝解
·贵州麻江法院“五心”提升司法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