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司法厅组织全省各市(县)112家公证处紧紧围绕“推进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这一主题,以宣传公证法律知识和公证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
各地、各公证处高度重视,分别在当地人员集中的场所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省112家公证处、800余名公证人员全部参与,共制作宣传展板275块,散发宣传单近55000份,解答公证法律咨询16300余人次。各地公证机构宣传过程中结合省司法厅下发的“公证阳光便民服务工程十项内容”,对辖区内的贫困家庭、弱势群体、军人、破产企业职工等,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出证、减收或免收公证费;对城乡低保、经济困难人员以及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积极为其提供公证法律援助;对涉及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项目以及当地重点工程项目、涉及民生工程和批量性群体性的公证事项,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全省112家公证处全部开通、公布便民服务热线,市一级公证处实现了全年365天24小时的热线服务。
记者17日从福建省司法厅获悉,随着海峡两岸民间交往日益频繁,福建涉台公证业务逐年增多,业务范围涉及出生、声明书、委托书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上半年,全省公证机构共办理涉台公证书174248件,其间年均业务量都保持在3万件以上,历年来均位居全国前列。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上海市法律援助机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研究推出“法律援助案件受理风险评估机制”、“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动态监控机制”、“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专家评估机制”,对法律援助案件管理实行“案前风险评估、案中动态监管、案后质量评估”的模式,有力促进了上海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满足了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的新要求、新期待。
山西省“六五”普法中期检查汇报会召开
9月12日,山西省“六五”普法中期检查汇报会召开,会议总结了前期普法工作成效,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
汇报会集中展示了山西省“六五”普法启动以来的阶段性成果。“六五”普法开展以来,全省各市围绕大局、服务群众,积极发挥普法的基础导向作用,创新创优普法载体和平台,深入开展“法律六进”,经济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司法公正能力日益增强,全民普法教育逐步深入,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省司法厅厅长、省依法治省领导组办公室主任崔国红在会议中强调,下阶段普法工作要以中期检查为契机,对照“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查漏补缺,落实整改。要围绕弘扬法治精神、化解社会矛盾,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机制、创新手段、注重成效,着力在扩大普法覆盖面、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要按照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找准支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育亮点,不断提升我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水平,为全面完成“六五”普法规划任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9月10日至14日,甘肃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景海在酒泉、嘉峪关、张掖等地调研司法行政工作。期间,他先后深入酒泉市敦煌市莫高镇司法所、市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肃州区泉湖乡司法所,嘉峪关市新华社区司法所、市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市“阳光学校”,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司法所,以及永登监狱、酒泉监狱、省第三(劳教)戒毒所,看望慰问基层司法行政干警,调研了解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情况。
调研中,杨景海强调,要坚持开门搞司法。坚决抛弃保守封闭的思想桎梏,跳出司法看司法,走出司法干司法,从司法行政小圈子跃上经济社会大平台,切实把眼光和思路聚焦到如何找准司法行政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上,把工作目标和措施聚焦到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推进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上,把司法行政工作成效和价值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下决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司法行政工作发展新路径。要善于借助外力推动自身发展,坚持把组织协调作为生产力,主动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作配合,努力营造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宁夏司法厅按照宁夏党委“四个清理”行动的要求,将2011年以来司法厅办理的信访案件进行了全面清查,将清理出的18起信访积案的督办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位厅领导,其中,对于未息诉的6起信访案件,要求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化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