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河南

三门峡创新平安建设思路机制

2013-09-18 08:13: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平安是基础,发展是目标。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创新平安建设的思路、手段和体制机制,从更高层次上深化平安三门峡建设,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杨树平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三门峡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是一座新兴城市,也是河南省的西大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治安防范形势严峻。

    在市委副书记郭绍伟的记忆里,近年来,不管是在市党代会报告里,还是在市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平安建设必然被提升到民生高度。

    今年6月,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三门峡市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成为全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实现了河南省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经过全市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这一荣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易树学说,夺杯之后,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在保持荣誉中继续创新社会管理。

    四级网络化纠纷

    “村里有监控,有人搞巡逻,遇事有人说和,谁还想乱七八糟的事。”在三门峡灵宝市焦村镇东册村,几名妇女笑着说,“十里八里内还真没听说谁家丢过东西。”

    在焦村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有便民服务、群众诉求、治安防控三个分中心,负责处理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工作。

    “村民不出乡镇,就能解决诉求。”三门峡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冶钧介绍说,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网络,逐级负责本级矛盾纠纷的排查汇总和化解工作。

    2011年以来,三门峡在市县乡三级实行点名接访、接访公示制度,来访群众像在医院挂号看病一样,点名选择接访领导,把接访的选择权交给群众,把责任加给领导,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集体访保持零增长。今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着力抓好政法部门联合接访工作,组织开展了“为民解难务实信访建设年”活动和“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选择全市31个矛盾纠纷任务较重的乡镇为联系点,每月实地督查指导,发挥了乡镇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作用。

    目前,全市所有县级公安机关均已建成交通事故仲裁调解中心;市妇联在全市成立姐妹调解团,认真解决涉及家庭、婚姻及妇女儿童维权问题;团市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法律、交通、社工等志愿活动;每个社区和综合行政村各确定3名民警、法官和司法所人员作为联系人,配合做好基层矛盾化解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意识。

    平安创建入村户

    “生人一出现,就能被发现。”在湖滨区崖底村,一提起“满天星工程”,村民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三门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汤立明说,崖底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治安状况复杂,在视频监控进万家的“满天星工程”中,共安装2150个视频探头,辖区刑事案件破案率大大提高,发案率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这是全市平安创建进村入户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基本建成市县乡村户“五位一体”技防网络基础上,今年全市开展了创建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家庭活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决定拿出5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按标准和要求建成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争取使乡镇、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档次全面提升。

    市综治办在2000名住户家中试用的基础上,重点在市区和各县市城区10余万户居民家庭中,推广具备智能摄录一体功能的视频监控设备,让科技防范助推平安家庭创建。同时,从由财政全额保障的县、乡两级综治专职巡防队伍中调配或招录人员,专门负责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巡逻防范,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三门峡市委政法委、综治委牵头加强豫陕界、豫陕鄂三省八县周边警务协作,加大对省界接合部跨地区、跨时空流窜犯罪和社会治安的打防管控力度,共同打造治安联防绿色长廊,着力填补和杜绝交界之处防范上的真空地带。截至目前,通过省际警务协作模式,共组织缉捕犯罪统一行动10次,破获各类案件98起,20个乡镇周边地区实现“零发案”。

    三门峡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海燕说,平安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的三门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贵州习水政法机关全力深化平安建设
·河南社旗法院激发正能量打造平安建设新平台
·甘肃政法委调研酒泉市平安建设工作
·河南:评价平安建设不看汇报看民意
·鞍山铁东平安建设在全市率先步入“微时代”
·首都综治办召开平安建设工作座谈会

·首都综治办召开平安建设工作座谈会
·内蒙古交管部门推进平安建设工程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