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啥心都操,别人不管的事她都管。我们有啥事,也愿意找她。”在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社区,一提起李虹,不少居民都这样说。
李虹是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天津派出所天津路社区民警,也是这个社区的网格长。谁家有几口人,干什么工作,她一清二楚。她把辖区居民的门牌号、户主联系方式,制作成图装在兜里,能随时与任何一户居民取得联系。
“李虹是社区网格内的一名工作人员。”9月1日,洛阳市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沈庆怀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社区是社会的构成细胞,是平安建设的基础,网格化管理使平安洛阳、法治洛阳和过硬队伍建设的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稳固。
千户一个“管家”
李虹所在的社区,下岗和退休职工多,房屋多是50年代所建。她刚来这里时,发现居民丢自行车的事常发,与楼院没有封闭、闲杂人随便出入有关。
她走访居民,建议封闭楼院,但不少居民考虑到出行方便,并不支持封闭楼院。她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去做居民的工作,让他们配合做好楼院封闭工作。如今,楼院封闭后,小偷小摸案件下降了98%,居民们高兴地说:“这招还真灵!”
居民们越来越信服李虹,有啥事都愿给她说。
一位社区居民收养了孤儿小霞,小霞已经11岁了,因身份不明一直没有户口,被学校拒之门外。李虹听说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多次到小霞的出生地核实相关情况,按程序为小霞办理了入户手续。小霞捧着户口本高兴地说:“我可以上学啦!”107岁的蔡凤英老人在散步时说:“我这把年纪就想去趟北京看看,但没身份证出不去。”李虹听说后,带着户籍员专门在社区搭了个简易摄影棚,为老人照了身份证照。
像李虹这样沉到群众中的网格长全市共有900个。
洛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尤清立介绍说,按照每1000户或3000人为一格,市综治办牵头将全市社区划分为900个网格,并为每个网格配备了专兼职网格管理工作人员。专职工作力量包括社区民警或协警、专职社工。网格内实行网格长负责制,网格长原则上由社区民警担任。兼职工作力量包括: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社区负责人为主的网格督导员、以网格内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为主的网格民情联系员、以楼栋长为主的网格协管员等。
“我们的网格化是网状的分格,网状是无缝隙状态,分格是责任明晰状态,要求网格工作人员推行‘错时工作制’,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内巡查1次,与居民的交流时间要达到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上。这是有边界、无缝隙,事有人管,责无可推的管理设计,有效破解了社区管理力量分散、多头管理、手段落后等难题,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沈庆怀说。
小网格大服务
“现在找人办事方便多了。”如今,走进洛阳市任何一个社区,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洛阳市综治办副主任田芃对记者解释说:“居住在网格内的群众遇到困难和纠纷,随时可以向网格内工作人员求助。”
“网格内能处理的事务,我们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避免了过去常出现的社区处理不了、上级机关又不知道的现状。”长春路办事处军安社区主任张建国说,网格内工作人员提倡“交叉任职”、“一人多岗”,收集居民对社会的反映是一项基本要求。对收集到的问题,属于网格内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交给网格长或网格工作人员办理,属于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的问题,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牵头协调,交由职能部门处理。
“过去,社区工作由主任一肩挑,现在变成了网格工作人员分担挑和社区居民共同挑,网格工作人员之间、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与社区干部、居民之间的协作交流更加顺畅。”张建国告诉记者。
“网格化管理的运行,进一步完善了居民自治制度。”田芃说,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联席会、楼栋理事会、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协调会制度,推行居民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的开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
据介绍,洛阳市网格化管理模式运行近两年来,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万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千件,为民办实事13573件,消除各类社会隐患626起,使得社区管理工作变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工作的触角也延伸到了社区的各个角落,一些过去隐匿在社区“盲点”的非法传销、“四黑场所”、赌博场所在社区网格之中无处遁形,社情民意和居民诉求表达得更直接、更快捷,初步实现了“把服务民生落实在网格,把困难问题解决在网格,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
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满仓对洛阳市网格化管理进行调研后称,此举将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赢得了群众的满意,以最大限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记者 邓红阳 赵红旗 见习记者马维博)
·浙江义乌:让“老外”参与社区管理
·吉林珲春将外国人纳入社区管理
·山东蓬莱:多元化社区管理模式服务群众
·上海松江九亭:“网民沟通会”创新社区管理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精细化社区管理模式解读
·违反社区管理规定 一社区矫正人员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