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提取技术的行业标准要求产物量达到50至200微升,而他对产物量的要求仅为0.5至1微升,比行业标准缩小了50至200倍。因此,无论是留在门锁上的细小丝绒,还是地上的微量毛发,都足以锁定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这个人就是云南省保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主检法医师蒋佳林,他用独创的 “DNA微量提取法”,让一起起陷入“僵局”的重大刑事案件“柳暗花明”。
业内对他的独创技术啧啧称奇
一身白大褂,头戴蓝帽子,眼睛死死盯着试管内试剂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是蒋佳林在实验室工作时的情景。
蒋佳林之前一直从事的是尸检和伤情鉴定工作,直到2007年9月,保山市公安局决定创建DNA实验室。接到任务的蒋佳林一头扎进实验室,从设计、创建到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丝毫失误。2008年1月1日,DNA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运用,此时,他想得最多是,如何让DNA鉴定服务实战需要。
现场物证DNA检验的关键,就是检材当中DNA物质的提取过程,而DNA微量提取技术更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行业内从业人员孜孜不倦、想方设法要攻克的难关。作案人手指接触过的东西千差万别,加上受力的作用、接触时间长短、污染程度等因素,导致检测成功率很低。
在4年多的DNA鉴定工作中,蒋佳林艰苦探索,研究出一套比行业标准更进一步的DNA微量提取技术,并在实战中屡建奇功。保山市公安局运用DNA微量技术破案数呈现逐年翻倍上升趋势:2011年16起,2012年达到44起,今年上半年就达到46起。他的方法被业内称为“蒋佳林提取法”。
样本不检完就不回家过年
2009年春节前一个多星期的一个清晨,隆阳公安分局接到群众报警,汉庄镇永铸村发生命案:70岁的奶奶和8岁的孙子双双死在家中,孙子倒在客厅的沙发上,奶奶被杀死在小院的水井边。案发后,附近多个村庄的百姓人心惶惶,大家议论纷纷,都没有心思过年,眼巴巴等着公安机关尽快破案。
民警在勘查现场过程中,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留下的直接证据。院内的地上留下了很多烟头,其中一支只抽了两口的香烟引起了民警的注意。蒋佳林对这支烟进行了DNA分析,可经过比对后,却没有找到相对应的人。专案组决定,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对周围数个村庄的500多名可疑人员进行排查。
马上就要过年了,要采集500多人的样本,然后再分析出结果,这可是一项大工程。专案组民警分成多个小组赴村进行采集工作。蒋佳林下定决心:就是不过年,也要把这些样本检完。
大年三十晚上,蒋佳林仅与家人草草吃了顿饭就匆匆赶回实验室。虽然没能在春节前如期破案,但10天后,蒋佳林终于从500多人中发现了一个人的样本与留在香烟上的样本一致。民警调查发现该男子是一名吸毒人员,与受害者家庭非常熟悉,还经常去被害人家走动。
在铁证面前,嫌疑人最终承认了犯罪事实:那天晚上11时,男子到受害人家借钱买毒品,受害人不借,他就动了杀机,先杀了孩子,老人跑了出来,他追出来又杀了老人,拿走了箱子里的现金。
同事们说,蒋佳林就是在案情陷入僵局时的一盏“指路明灯”。
把一个又一个愧疚留给亲人
2009年10月,腾冲县上营村发生一起强奸案,受害妇女在反抗时将嫌疑人咬伤,可面对受害妇女的指认,犯罪嫌疑人李某拒不承认。因距案发时间已过去多日,受害妇女衣领上的血样已经破坏,民警把样本送到蒋佳林手上时,只盼他能运用微量提取技术迅速做出结论,最终,蒋佳林没有让战友失望。
“我努力对每一个样本做出准确的结论,就是不能让一个犯罪嫌疑人漏网,必须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在19年的时间里,蒋佳林没有停下过钻研的脚步,在刑侦战线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同时,也把一个又一个愧疚留给了亲人。
1997年10月19日,是蒋佳林和妻子结婚的大喜日子。当亲朋好友都赶来庆贺时,却没有见到新郎官,一场没有新郎的婚礼,让妻子的父母很不高兴。此时,蒋佳林却在50公里外的命案现场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多小时,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到婚宴现场时,客人大都已经散去,妻子仍在等着他归来。
两年后,他和妻子有了幸福的结晶,妻子快要生产了,蒋佳林刚把妻子送到医院时,忽然接到任务,来不及给妻子多解释,他便匆匆赶往案发现场。晚上10时,看到蒋佳林满身泥土出现在医院时,妻子没有责备,只轻轻说了一句:“你回来了。”此时,蒋佳林紧紧握着妻子的手。
今年1月底,经医院诊断,蒋佳林身患肌无力症和糖尿病,医生让他住院治疗,可他只住了两天又跑了出来。蒋佳林对同事们说:“我这一停下来,心里就不踏实,基层侦查员送来的生物检材怎么办?受害人亲属、无数群众渴望破案的眼神怎么面对?我的工作就是还原案件‘真相’,用无声证言维护法律的尊严。”(记者 罗力生 通讯员 杜振林 张红建)
·记警营油画家戴军:赤子之心绘大美
·“文艺警”老刘和他的“心防警务夜市”
·依然是一名战士
·有那么一点点酷
·追记珲春消防大队执勤中队中队长助理迟强
·记河南省睢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段冬梅
·记河南省睢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段冬梅
·段晓鹏:胸口中刀仍高呼“抓住他!”
·追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尤建华
·徐明根:追记一场马拉松式调解“拉锯战”
·记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余红
·沈根财:乡亲们都叫他“根财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