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安徽省淮北市公安局在全局范围内布置开展警事DV大赛活动,始料未及的是,到6月底活动临近结束,按要求交来DV作品的单位却寥寥无几。局里部署的工作头回碰了个软钉子!面对如此局面,局领导把各单位领导召集来开会加压,要求务必完成大赛创作任务。军令如山,各单位的头头脑脑们挠着后脑勺,开始动真格地做一件相同的事:赶鸭子上架,逼着自己和部下把被繁重的日常工作塞得满满的脑袋腾出空儿来,构思DV片拍摄方案。当一帮早已经习惯了警察的 “粗人”生活的哥们操起家伙,开始拍摄自己身边的工作生活场景时,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就发生了……
经侦支队政委张世平:开始还真有点蒙
负责牵头拍摄本单位警事DV剧,这对经侦支队政委张世平来说,开始还真有点蒙。加压会回来,只觉得抓瞎、犯难的他转念又一想,局里定的事儿就是一大事儿,再难也得办。
那一阵子张政委满脑子就琢磨这事儿。哎,有了,今年支队不是一直在打假吗?支队班子一合计,成,就以支队发起的“口子酒”打假全国集群战役收网行动为素材,拍个DV纪实片。说了算,定了干。支队的头头脑脑们上劲了、拍板了,后勤也立马跟上,张政委的心里开始有些底了。
随着张政委的支派,人员呼啦一下全到了位忙乎开了,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素材有了,剧本也杀青了,请专业人士后期制作、录音解说啥的也陆续有了着落。此时张政委开始看到了曙光,琢磨着没准咱拍的DV还真的会有戏。
有了大家的精诚合作,一部反映经侦战线打击经济犯罪的警事DV短片终于完成了,它虽然只有短短的7分22秒,却凝结着大家忒多忒多的心血和汗水。张政委说这里面的故事可谓龙头虎身豹尾,精彩纷呈。
打黑支队副政委周志华:连夜完成剧本入镜主演黑老大
说起DV大赛,打黑支队副政委周志华说,当初自己也做了布置,可到了交片时,送上来的DV片不是一段走访,就是一段审讯,根本不符合大赛要求。6月30日局里开完加压会回到家,周政委怎么也睡不着觉,晚上10点从床上爬起来开始创作剧本,可到底创作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忽然他灵光一闪,想起几个月前发生的几个年轻人被传销组织骗到广西南宁、被警察解救的真实故事,决定就以此为脚本。周政委顿时来了劲,两个小时, 《传销案件》剧本一气呵成。
剧本有了,可是演员呢?第二天一到单位,他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被点名的民警都找各种理由躲避演出“重要”角色,虽经反复动员,也只勉强确定了几个角色。怎么办?此时他想起了共建单位。他马不停蹄来到皖北万锦置业有限公司李玉军总经理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公司黄文军部长正在汇报工作。当周政委把拍DV的事情向李总说明后,李总十分支持,并立刻发话: “就让黄部长出演剧本中被骗的大侄子怎么样?” “太好了,能不能在公司再选几名员工饰演剧中的传销组织人员?”周政委又提出了要求。 “叫政工部的代静去怎么样?她还是我们公司艺术团的副团长呢。”李总非常爽快。
传销组织头目周老板是个关键人物,周政委自己上阵饰演。演员确定下来的当天下午,一班人来到濉溪县长途汽车站开拍。随着第一场戏的圆满完成,周政委的心情由担心转为喜悦。这部 《传销案件》DV剧,从开始构思到拍摄结束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回想整个制作过程,周政委说虽然有很多的不足和遗憾,但大家从创作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同时发现民警中很多人都有艺术细胞,是被 “埋没”的人才啊!
当记者看到屏幕上脖子上戴着金项链、身后站着保镖、活脱脱一副大老板做派的周政委时,也不禁笑了起来。
公交分局民警张德:为演“哑巴”走进学校学哑语
一开始,公交分局的民警们也是摸不出个头绪。公交分局一没社区,二没社区民警,天天工作在一线,接触这么多的人和事,怎么去提炼出一部DV故事呢?一段苦思冥想后,突然有人想起,前一段时间我们不是帮扶过一个哑巴吗?哑巴阿猛整天正事不干,勾结、网罗全国各地的聋哑人在当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今年年初,经过民警长期的重点教育和帮扶,阿猛改邪归正,做起小生意,过上了踏实的生活。
故事有了,下一步就是找演员,大伙听说要拍DV,对当演员都很有兴趣,但一听说演哑巴当小偷,个个说手头事太多太忙。 “我看你演这个角色挺合适。”最后,民警张德被韩副局长点了将。
张德平时工作中经常与聋哑人打交道,也会一些简单的手语,但真要拍电视,他觉得自己的手语知识就不够用了。为了演好剧中的哑巴,他专门走进淮北市特殊培训学校成为一名临时走读生。他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积极沟通交流,随身还带着DV,遇到一时学不会的,就叫老师一边打手语,一边用语言翻译,然后用DV录下来,回家反复练习。通过半个月的学习,他把哑语手势演示给同志们看,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有人说他的哑语手势比淮北新闻联播的哑语翻译还棒呢。座谈会上大家见到他,都以 “哑巴”招呼他,他也听之坦然。他说,想不到通过拍DV,又学了一门手艺,工作中还能用得着。参与DV拍摄民警:真正体会到了文艺的力量
DV剧 《寻找杨丽娃》源自特警三大队民警们遇到的一个真实故事。去年年底,特警三大队三警组夜间巡逻时,发现一男子手里拿着一个女士钱包,见到警车后慌忙逃避。经过询问,男子承认女士钱包是从乘坐的出租车上捡到的。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民警根据钱包内的身份证寻找丢失钱包的主人,在走访多家宾馆后终于获得了丢失钱包主人的手机号码,最终使钱包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就成了上好的剧本原型。
整个拍摄过程虽然紧张,但民警们体验了一把拍摄瘾,乐在其中,拍摄中也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一天晚上,在闹市区拍摄一场由民警梁静静饰演的 “杨丽娃”和朋友醉酒后从饭店出来的一场戏,引来了一些群众围观。一位路过的阿姨走到两人面前严肃地说: “你们这两个丫头怎么喝这么多,这么晚了很不安全,你们怎么回去啊?”弄得两位姑娘很是尴尬。
拍摄巡逻民警盘查捡拾钱包者的戏时,正好有武警官兵经过,他们信以为真,担心巡逻民警警力不足,立即上前要帮助制伏可疑人,经过一番解释才化解了误会。
经过剪辑和后期制作,片子放映的时候,每一个参与拍摄的民警都笑得合不拢嘴。片子虽然只有短短的10分钟,但大家觉得十分珍贵。
饰演女主角的梁静静说,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拍摄过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考验,使我对自己、对同事和战友、对团队精神都有了新的认识。在大家努力下,原本以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竟然完成了,我想一切困难在团结协作面前都会迎刃而解。
民警赵琰说,短短10分钟的DV,凝聚了每个人的努力和汗水,看着我们集体努力的结果,心里满是欣慰和自豪。这次活动十分有意义,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文艺的力量。
此次大赛,大多数民警是第一次“触电”,大家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等困难,精心构思,潜心创作,不少一线民警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参加拍摄。他们纷纷向记者表示,开始对活动并不理解,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才明白了这种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希望以后多搞这样的活动,如果市公安局不搞,也要鼓动自己的单位搞。(记者 陆基 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