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浙江省女监丝绸特色文化给心灵疗伤

2013-09-11 14:03:2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120天伏案作业,耗尽48组彩色丝线,穿针引线上亿针,近日,一幅高115厘米、宽70厘米的全手工双面杭绣《绣一只蝶飞》华丽丽地诞生了。这一绣品的作者,是省女子监狱服刑人员钱某、何某、马某和刘某。

    这幅绣品,一面是彩蝶迎着牡丹翩翩起舞,欲破布而出;而另一面,则是“破茧成蝶”4个隽秀大字。原本平淡的丝线,在女服刑人员的双手“纤云弄巧”之下,被赋予了艳丽的姿态和鲜活的生命力。

    随着改造环境的不断变化,省女监在继承原有监区文化的基础上,将更温暖、更人文、更具哲理内涵的丝绸特色监区文化注入其中,使监区文化更具蓬勃生机。而《绣一只蝶飞》,正是八监区在探索监区“一区一品”文化建设中的一把“金钥匙”。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参与《绣一只蝶飞》的创作,它让我对改造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今年33岁、只有初中文化,被判无期徒刑的女服刑人员刘某感慨万千。

    今年年初,在监区丝绸特色文化建设背景下,八监区成立了灵图丝绣社。“对于刺绣,一直以来我都满怀兴趣,无奈自己没有技术,所以只是想想而已。自从监狱开展丝绸文化建设活动后,我就下定决心要趁这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刘某说。

    对于刘某而言,这算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出于对丝绸文化斑斓梦幻的遐想与热爱,她坚定而执着,和其他3名女服刑人员一起,一头扎进了《绣一只蝶飞》的创作中。

    今年41岁,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何某,也同样因为《绣一只蝶飞》,在改造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自从何某参与《绣一只蝶飞》的创作后,她一改平时浮躁的情绪,将注意力倾注在作品里。用何某的话说,丝绣的过程同时也是心灵疗伤的过程。

    诞生在服刑人员手中的这一幅《绣一只蝶飞》,令大家都倍感珍贵。现在,在改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刘某她们都会想起丝绣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