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浙江省湖州市升华音乐厅内座无虚席,聚光灯下,舞台上阵容齐整的乐团分外亮丽。当晚,湖州警官乐团专场音乐会为湖州听众送上一场精彩的管乐演出,同时也拉开了为期两个月的湖州市第三届警察文化节帷幕。警察文化节期间,湖州市公安机关结合各警种、各部门业务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广场警务活动,在线交流、现场演示、图板展示、警营开放,向广大群众展现公安文化内容和文化自信。
警官乐团:湖州文化名片
说起湖州警官乐团,可以说是名声响亮,它不仅成为湖州公安的文化名片,也被称为湖州市的文化名片。
湖州警官乐团目前50人,人员和乐器均按交响管乐团标准配置。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21岁。乐团组建10多年来,克服警力紧张、经费不足、人才短缺等困难,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李翀作为乐团的小号手,同时是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在紧张的工作任务面前,他坚持业余训练,确保演奏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湖州市“两会”期间,乐团担当“两会”礼仪演出任务,此时李翀身上还肩负着“两会”交通安保执勤任务,在完成疏导指挥会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任务后,他又拿起小号站在了乐团现场演出的队伍中。像李翀这样“双肩挑”、两不误的演奏队员,在乐团并不少见。
从2001年成立至今,乐团以文化人、以文育警、以文化塑形象的宗旨从没更改过,在坚持训练、坚持演出、坚持品牌,默默实践中探索着警营文化的“湖州表述”。乐团一路走来,先后有20余名团员走上了所队领导岗位,有10多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8人荣获省市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100多人次受到市局嘉奖。几年来,乐团在湖州城区乡镇演出近百场,足迹遍及公园、车站、广场、社区、农村、学校、企业。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吸引着民众的眼球,现场“名曲猜猜看”和安全知识抢答是群众最乐于参与的互动环节。在台上台下的互动中,向群众传递着安全常识。乐团还开展了 “文化走亲”、“文化下乡”等活动,不仅行走在城市街道,更流动在基层乡村;不仅在湖州,还走向杭州、嘉兴、绍兴等周边城市。每到一处,赢来的不只是掌声和喝彩声,更多的是群众发自肺腑的欢迎。
文学集:记录讴歌警务新模式
8月19日上午,作为警察文化节的重要活动,《警务广场·文学集》首发式暨公安文化建设研讨会举行。湖州市公安局对《警务广场·文学集》作了精心的组织策划,全书汇集了报告文学、散文、诗歌、通讯、剧本、小说等各种体裁的作品70篇。
2009年以来,湖州市公安机关通过实行“警务广场”战略,把“民意”引入公安决策、执行直至绩效考核的全部过程,由此形成“民意导向型”警务模式,创造出“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机关围着基层转”的新局面。湖州市公安机关创建的民意导向型警务,突破了公安机关一直以来实行的以行政为主导的警务模式,把党的群众路线成功地转化为公安工作的体制机制,真正体现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走出了一条当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之路,涌现出了一大批爱民为民先进典型,形成了湖州公安“群英现象”。
《警务广场·文学集》聚焦湖州“警务广场”创新警务模式,记录讴歌“警务广场”实践中众多真心为民服务的公安民警,作品中有公安群英“写照”,有生态警营的“和”文化描述,有水乡片警王法金的速写,有举着喇叭喊叫的民警马长林的故事,绝大多数作品是由湖州公安民警创作。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她的文学性,更在于她的纪实性,通过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湖州民警不光是战士,更是有文化的绅士。”研讨会上,著名编剧高锋对文学集给予称赞,同时感叹,湖州是个出创作题材的地方。
出席文化节活动的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武和平,对湖州公安文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湖州公安机关始终把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公安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警察特质、地域特色的湖州公安文化品牌,成为全国公安文化建设的排头兵,警务广场战略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记者 陆 基 通讯员 郭楼儿)
·福建永春县“白鹤拳进警营”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
·辽宁公安“文化大篷车”巡演服务纪实
·陕西公安厅召开公安文化工作现场会
·天津市第三届公安文化宣传周开幕
·河北衡水努力打造公安文化品牌
·甘肃:公安文化“三大战略”催生累累硕果
·甘肃:公安文化“三大战略”催生累累硕果
·福州市公安局公安文化基层行在马尾举行首场慰问演出
·新疆公安文化座谈会暨公安文联代表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