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特别关注:越洋电信诈骗大起底

2013-08-30 10:35: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信息泄露和管理粗放致电信诈骗频发

  针对跨国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屡发不绝甚至日益增多的现状,记者采访了厦门中院刑二庭庭长黄冬阳。黄冬阳向记者分析了此类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

  由于此类案件作案成本低廉且手段高科技化,案件查处难度大、犯罪风险系数较低,在通过轻松拨打电话就可获得高额回报的情况下,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不惜铤而走险,导致此类案件屡禁不止、频频高发。

  与电脑、电话、网络设施等低廉成本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每月高达上万甚至是数十万元的诈骗所得。以被告人姚巍等9人诈骗一案为例,各被告人在2011年3月至6月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参与诈骗到的数额就高达69万余元至633万余元不等。显然,电信诈骗行业的高额回报简直就像天上掉馅饼,由此导致很多不法分子对此行业趋之若鹜,兴致不减。

  黄冬阳陈述,“如果说受利益驱动是诈骗犯罪的内因,那么个人信息泄露、通讯运营和银行监管存有漏洞,则是电信诈骗屡禁不止的重要外因。”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购买大量的个人信息后实施诈骗。对此,部分运营商要么违规经营,导致各种网络电话营销失管失控;要么予以放任,不检查、不识别网络电话公司传送来的号码是否真实,让其通过国际端口局落地,进入我国程控网打进千家万户。由此,从境外的犯罪窝点拨打网络电话,改成大陆公检法部门及银行电话号码后,畅通无阻地经过通信企业网络平台,显示到百姓的手机、座机上,不少百姓信以为真,上当受骗。

  这一点在记者的采访中也得到了印证。被害人郭某某向记者透露,他有通过114查号台核实对方电话确为公安机关,因而放松警惕,之后在对方以其涉嫌刑事犯罪为由进行调查,其为配合公安机关查明真相,才按对方要求将银行卡内资金转账到对方账户,便于公安机关来进行审查。

  “被骗的钱财之所以难以追回,是因为不法分子骗到钱后,大肆利用网银转账无金额限制、无次数限制的漏洞,将骗取的大额赃款快速层层转账,最后通过分布在各地的ATM机提取现金,达到短时间内占有赃款、逃避打击的目的。而最后经调查,这些用来取款的银行卡无一是犯罪分子本人身份开设的,有的是从农民工、大学生手里购买身份证件批量办理,有的是通过网上收购,也有的是用拾捡、偷盗及伪造的身份证件办理。显然,金融机构在办理银行卡业务中把关不严,也为不法分子赃款套现和逃避打击提供了便利。”黄冬阳详细分析了第三个原因。

  被害人法律意识淡薄和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尤其是女性防范诈骗意识普遍较弱、容易轻信上当,这是导致电信诈骗屡发不绝的另一个原因。

  经过骗子精心设计的狡猾复杂骗术,被害人在接到诈骗电话后容易陷入恐慌心理。于是,骗子就是抓住被害人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实施诈骗时要求被害人不能挂断电话,在结案之前履行保密义务,不能将案情告诉左右邻居、亲朋好友和家人,甚至要求被害人通过其看不懂的ATM机英文操作界面等方式将钱款转移到指定账户上。显然,这一连串诈骗行为之所以能够接连得逞,无疑与被害人尤其是女性被害人自身缺乏防范意识和是非辨别能力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在这个系列电信诈骗案件中,被骗对象以女性居多,已查明的被害女性占比高达70%。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3·10”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在厦门宣判
·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依法严惩电信诈骗犯罪情况
·[视频]3·10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案一审宣判
·最高法:严格法律适用标准 依法严惩电信诈骗
·浙江衢州柯城“有偿激励”防电信诈骗
·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揭秘

·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揭秘
·江苏法院对18起跨国电信诈骗案集中宣判
·129人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集中宣判
·江苏宣判18起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
·江苏6家基层法院对18起跨国电信诈骗案集中宣判
·云南昆明警银联手防阻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