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辩证把握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

2013-08-30 08:30:4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现实中,经常会有人用举重若轻或举轻若重来评判某位领导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领导艺术。这两者有高低之分吗?其实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既是一种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境界,并无是非高低之分。对领导干部而言,则是一种领导艺术。在检察工作实践中,也同样需要我们辩证把握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

    从领导班子建设角度来看,班子的战斗力既取决于班长的领导力,也取决于班子成员的执行力,只有班子成员形成合力,才能发挥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号召力、影响力。故此,班长就应当侧重把握全局,做到举重若轻,而其他班子成员则在班长的领导下,条分缕析、举轻若重完成共同的目标。班长应当考虑如何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责任心,让他们以一种举轻若重的态度做好分管工作。也就是说,在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中,班长如何做到举重若轻与怎样调动班子成员的举轻若重,并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这是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不可不研究的问题。反之,如果班长举轻若重,事无巨细、统揽手中、一抓到底,则必然影响其他班子成员履职的心态。

    当然,班长和班子成员之间要辩证把握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之间的关系,不能绝对割裂两者关系。班长在明方向、控大局、谋大事的同时,必须举轻若重,推进工作的落实,把握方向并不断修正偏差,以解决偏左偏右、忽轻忽重的问题。而班子成员在落实检察长和党组或检察长办公会决定的事项时,在分工负责的职能范围内,则必须做到举轻若重,事必躬亲。但同时,班子成员在处理与分管部门负责人的关系时,又要做到举重若轻,充分发挥并调动部门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执行力和创造力的有机统一。同理,部门负责人也要辩证把握好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关系。

    辩证把握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关系,就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具备举重若轻的能力,并以举轻若重的态度去推动工作,狠抓落实和推进,只有两者缺一不可并实现有机统一,才能称得上具备领导艺术。

    同样,在检察工作的诸多领域,也需要辩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实现检察工作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要求,就必须做到举重若轻,但三者效果的统一是以法律效果为基础的,围绕法律效果的实现,就必须做到举轻若重,在法律适用、证据审查、程序运用等方面都必须以举轻若重的态度细细把握。

    在侦查工作中,在侦查方向的预案上,应当做到举重若轻,把握好大的框架;在侦查工作具体实施中则必须举轻若重,围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构成以及犯罪构成的各个环节逐一加以证明,形成证据链条。有时某一个环节的缺漏就可能影响到一个案件或事实的认定。

    在处理涉检信访时也要辩证把握好两者关系。每一起矛盾的化解,都要做细致的工作,必须举轻若重;在矛盾源点查找、化解方案制定上则需要举重若轻,有些矛盾的化解甚至需要用时间来换空间。

    涉检网络舆情的处置也是同理。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发酵、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当下的网络舆情热点不断,网民的关注度会随着新的热点不断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不管,针对涉检网络舆情发生的原因、舆情走势、是否发酵、发生次生事件等各种可能,都要有充分周密的应对预案,以举重若轻的态度来审视和把握,以举轻若重的态度来应对和处理。

    总之,举重若轻是实力和自信的象征,要求以平和的心态、从容不迫的态度,在战略上藐视困难;举轻若重则要求注重细节,注重每一个环节,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繁复的矛盾,防微杜渐,追求完美。举重若轻必须以举轻若重为支撑,举轻若重也必须以举重若轻为指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作者 李乐平 为苏州大学检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