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上海市民登录上海公安门户网站“www.police.sh.cn”“赃物、失物网上招领平台”,就有可能查找到自己丢失或被盗抢的物品。这是上海市公安局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群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而推出的一项便民服务措施。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对市民送交的捡拾物和原主不明的被盗抢物进行妥善保管。但是,要将此类物品查找归还给失主却非易事。证件类或有联系方式的物品还比较方便归还,但诸如电动车、相机等物品归还起来就有很大的难度,有时牵扯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仍未能物归原主。为了使这些物品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上海市公安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优势,建立推出了“赃物、失物网上招领平台”,主动将遗失物和原主不明的被盗抢物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市民公告发布,旨在增强市民对此类物品信息的可获性和可知性,从而提高物品的认领率,并为公安机关破案、寻找证人(物)提供一条重要的辅助渠道。
考虑到不同的网络使用环境,上海市公安局除在互联网门户网站上建立“赃物、失物网上招领平台”外,还在公安局域网上建立了“赃物、失物网上招领管理系统”。公安民警通过局域网上的招领管理系统对遗失物和原主不明的被盗抢物进行信息录入、审核、发布和管理。门户网站上的招领平台则为市民提供统一搜索界面,市民可以通过“物品名称”、“遗失地点”、“遗失时间”、“平台物品总数”等特征自动搜索和查询遗失物和被盗抢物信息。两网通过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交互,确保了网络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为有效规范和完善赃物、失物网上招领工作,上海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将网上招领工作设置为接收、招领和认领3个主要环节。经办民警在接收市民送交的捡拾物后,必须通过局域网上的招领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登记,并根据物品特征和线索立即查找失主。对于24小时内无法找到失主的失物以及原主不明的被盗抢物品,经办部门将在门户网站上的招领平台发布“物品名称”、“类别”、“特征”、“遗失地点”、“遗失时间”、“联系部门”、“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其中“物品特征”信息未全部发布,以便市民在认领物品时核实确认。市民查询信息后可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与经办民警取得联系后到公安部门核实认领物品。
8月1日起,赃物、失物网上招领平台已在浦东、静安、普陀、虹口、松江、金山等地区进行试运行。截至8月27日,网上已经发布了275条物品信息,以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皮(钱)包、汽车牌照等为多。其中,有32件物品已被核实认领,还有243件物品等待招领。
8月1日,山东某大学学生王某在乘坐地铁时,不慎将学位证书遗忘在车厢内,后被执勤民警捡拾后,及时送交轨道和公交总队徐家汇站派出所。经办民警将相关信息登记录入平台后,积极主动查找失主,使王某及时领回了遗失的证书。8月7日,市民张某不慎将皮夹遗失,内有现金及银行卡等财物,后被好心市民捡拾后送交虹口公安分局提篮桥派出所。经办民警将相关信息登记录入平台后,积极主动查找失主,使张某的皮夹失而复得。8月9日,市民徐某遗失了1部手机,在赃物、失物网上招领平台查询到相关信息后,即与浦东公安分局张江派出所经办民警取得联系,经核实后领回了手机。8月12日,市民周某也在平台上查询到自己遗失的驾驶证信息,与浦东公安分局张江派出所经办民警取得联系后领取了驾驶证,避免了证件补办的不便。8月14日,市民叶某不慎将皮夹遗失,当晚被一路人在真光路上捡拾后送交普陀公安分局真光路派出所,经办民警将该条信息登记录入平台。叶某在平台上看到此条信息后,即与经办民警取得联系并经核实后领回了皮夹。
上海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赃物、失物招领和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从关乎群众利益的小事着手,变管理为服务的主动型警务,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正是目前上海市公安局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要取得的成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