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为百姓
中共吉林省农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徐志成
翟树全同志始终保持忠诚本色。心有所忠,行有所循。翟树全把忠诚作为法官职业生涯的精神支柱,在履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责使命中彰显忠诚。他常说,一个党员干部不忠诚于党,就会丧失党性原则;不忠诚于人民,就会脱离群众;不忠诚于法律,就会违法乱纪。他曾经写过四句打油诗:“扎根农村20年,不为名利不为钱,愿得万家皆和睦,个人得失何须谈。”这是翟树全忠诚的生动写照。事实也是如此,无论生活多么困难,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劳累,他始终做到政治觉悟不退、精神追求不退、模范作用不退,用行动坚守忠诚。
翟树全同志始终保持为民情怀。翟树全出身农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他几乎天天和百姓打交道,日日都在解决百姓发生的矛盾纠纷。在这一过程中,他以职业法官的敏锐洞察,用农家子弟的朴素感情,把法律权威契合到传统价值观里,融入到朴素的人文关怀之中,变成百姓认可信服的普遍遵循。尽管这一过程很辛苦、很麻烦,甚至招来不解,但他不言败、不服输,既娴熟地运用法律,又综合地运用法理和情理,在“案结”的同时兼收“事了”与“人和”,让法治信仰内化于百姓之心,折射出他浓厚的为民情结。
翟树全同志始终保持廉洁情操。在翟树全眼里,名利淡如水,奉献重如山。23年来,他从没喝过当事人的一杯酒、从没收过当事人的一份礼、一分钱。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穷不丧志,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常说:“做人可不能扭曲了脊梁骨,困难是暂时的,经过努力会克服的,如果丢了人格,毁了声誉,坏了形象,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共产党员不能一边听党话,一边给党抹黑。”说心里话,因为清贫,家人跟他没过上一天富足的日子;因为清贫,他忍受过亲属当面的讥讽和羞辱;因为清贫,母亲为了减轻他的负担,强忍病痛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程。生活的困难,没有压倒这位坚强的汉子,面对高薪聘请和组织调动帮他解决困难,他从未动摇,一心一意地工作在执法办案第一线,毫无怨言地为百姓解决烦心事、闹心事、挠头事。
翟树全同志始终保持敬畏心理。他时刻谨记权为民赋、责重如山的道理,没有丝毫懈怠和放任,始终怀着敬畏之心。这种敬畏就是对公正的追求存有执著,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法度的规则存有敬畏。他常说,一个法官一生中可能会审几千个案子,但作为案件当事人,很多人一辈子可能只进一次法院。如果就是这一次受到不公正对待,在当事人心中就会永远留下一个伤痕。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增加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收获了人们对法律的一份信任。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大力推进诉前调解和诉讼调解,使许多案件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得到解决,不仅增强了当事人和社会成员对司法审判的信任和信赖,也更有利于社会和谐。这是翟树全的品格,也是他服务百姓的真情实感。 |
永远做一名公正爱民法官
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人民法庭副庭长 翟树全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我感到十分荣幸!
1989年,我有幸经组织调入农安县法院哈拉海法庭工作。当上法官后,面对的案件大多数是婚姻家庭、债务纠纷、邻里矛盾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这些看不起眼的小事,却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他们看得很重、很在意。因此,我经常告诫自己,不能有丝毫马虎,小事也要当成大事解决。正因如此,我在处理这些矛盾纠纷时特别谨慎,既要依法办案,解开“法结”;又要尽可能化解矛盾,解开“情结”;还要搞好普法宣传,解开“心结”。
农村发生的矛盾纠纷,看似简单,但处理起来有时也很难,老百姓认准的理要拉回来还真得费一番工夫。所以,调解的过程不是和稀泥,而是讲法理、讲政策、道人情的过程,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群众朴素的正义感转化为对现代法治精神的认同,使传统乡土价值观与现代法律制度充分契合。
来法院告状,当事人都是带着情绪来的。为了让他们形成一致意见,我会认真地听当事人把话从头说到尾讲完,让他们情绪充分释放,然后,再从双方的谈话中入情入理地分析,抓住要害,把难以理解的法律条文和术语用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方式讲出来,将情理风俗融入到调解之中,这样,他们就容易接受我说的道理,对我产生信任,自然就会接受我的处理意见。
1991年的春天,家住哈拉海镇头道沟村的张王氏来到法庭,她说要告自己的儿子。我经过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个案件没有调解的可能,必须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立案审理。这起案件已经历经几任法官,性质是家庭纠纷。由于母子二人各执一词,两个人说的相差甚多,要想理顺这个案件需要费时费力。我在审理时发现,张王氏的儿子是一个怕老婆的人,每次他在庭上说话时,都要看一眼旁边的老婆。由于儿子和儿媳妇都不说实话,气得张王氏痛不欲生。我经过多方走访,调查取证,终于拿到证据,我让法警把张王氏儿子的媳妇“请”出了法庭。然后,态度严肃地问张王氏的儿子:“我来问你,你管这个老太太叫什么?”他低声说:“叫妈!”“你妈妈生了你,养了你,你和媳妇一起,编一个瞎话骗你妈妈,你还是男人吗?”一听我这么说,他低下了头。我接着问他:“你有儿子吗?如果你的儿子也学你们夫妻骗你们,你们会怎么想?”这句话,说得他落泪了。他终于承认自己怕媳妇,编造了一个瞎话,想多向妈妈要一点钱。我根据案件的事实,对此案进行了宣判。
没过几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发现张王氏提着一个土篮在路的僻静处等着我,我走近一看,里面装着大鹅蛋和200元钱。一见到我,张王氏显得十分激动,他拉着我的手诚恳地说:“你为我老太婆主持了公道,我是来专门感谢你的,东西太少了别嫌弃。”听了老人的话,我心里热乎乎的。我急忙对老人说:“您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这些鹅蛋和钱我绝对不能收,鹅蛋卖点钱留着补贴家用吧!大娘,法官就是为老百姓主持公道的,这样做是应该的,用不着说谢!天要黑了,我给您打个车,快点回家吧!”老人看我态度坚决,只好坐上我给雇来的三轮车,眼含热泪地走了。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更加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我们只有服务人民的责任,绝没有贪图享乐的权利。我是一名法官,必须恪守公平正义;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做,才能算称职合格。23年来,像这样的事情有多少次,我确实记不清了,但我的原则是坚决不收。曾有人对我说,“老翟,你给百姓公道判案,人家感谢你,这不是很正常吗?你这样做,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说心里话,我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我不能闭着眼睛办案,更不能用权力去偿还人情债。
2005年,我岳父去世了。小姨子从本溪市来奔丧。她觉得我是法官,应该有很多朋友帮忙。可在去殡仪馆的路上,只有两辆旧车,都是亲属家的。一看到我如此“寒酸”,她认为我是对她娘家人不孝顺,心里憋着一股火。
老人火化后,需要买骨灰盒,小姨子对我说:“姐夫,我不让你买一万元的,你买3000元的总可以吧!”看了看在自己旁边的媳妇,我心里想:“咱们家啥条件你还不知道吗?你妹妹提要求了,你得说一句话啊!”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媳妇也想让老人“体面”地入土,所以没有吱声。当时,我一个月只有600多元钱的工资,根本无力支付这么昂贵的骨灰盒,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买了一个价钱很低的骨灰盒,小姨子很是生气。
三天圆坟,我怕麻烦人,也没有找车,小姨子更生气了,故意找茬和我拌嘴。为此,我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小姨子一气之下,拉着她姐回她家了,一去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里,又当爹又当妈的滋味,真难受呀!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媳妇才回来。这件事让我记忆很深,如果我立场不坚定,可能让家人满意,但却损害了法官形象。风光一时,看似有面子,可后悔一辈子是无法挽回的。
最让我心痛的是我的母亲。老人家一辈子养了八个孩子,中年丧夫,一生过得十分艰辛。晚年还患上癌症,疼痛难忍,需要杜冷丁止痛。但按规定,杜冷丁必须住院才能开,可母亲为了给我减轻压力,坚持不住院,忍痛走完了最后人生路程。母亲去世后,我哭了好几天,这成为我心中一直无法抚平的伤痛。每当想起这些,我既感到愧疚,又感到欣慰。愧疚的是对不起母亲,欣慰的是我没有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她老人家可以以我为荣,因为作为一名法官,我没有玷污法律的尊严,实践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路,有过辛酸,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收获。我收获了各级组织给予的荣誉,收获了人民群众对我的信赖。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会珍惜荣誉,加倍努力,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永远做一名公正爱民的好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