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这个快要结束的暑假,儿童意外事件频发
多管齐下,建立保护儿童安全长效机制
今年暑假快要结束了,但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没有“假期”,不能因假期结束而松懈。
回望这个暑假,儿童意外事件频发。如何确保孩子安全快乐地成长,成了学校、家长和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面对的课题。
让人心痛的事实
8月9日,河南省安阳县一名11岁的小女孩被一辆大货车卷入车轮下,右腿被截肢,生命垂危;7月1日,江苏一名小学生被他人以补课为名带至其租住地,实施猥亵、强奸……
2013年暑期,报纸、网络不断有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伤亡事件传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阔步前进,未成年人生活环境中所面临的危险因素也在增加。儿童安全成为牵扯社会和人心的一个痛点。
一家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机构调查发现,意外伤害成为中国1至14岁儿童首要死因。2012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中文版《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也显示,每年我国有5万名0至14岁的儿童因为伤害而死亡,即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每3名死亡的儿童中就有一名是意外伤害所导致。
谁该承担起责任
8月8日下午,浙江省义乌市教育局通过学校向全体学生发送安全警示,提醒学生注意暑期安全。
公安机关表示,预防性教育是儿童安全保护的关键。但谁该承担起预防性教育的责任,一直以来都没有达成共识。许多民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保护儿童安全需要学校、政府相关部门、家长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要具体指导学生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教会他们分析和判断,教会他们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其次,家长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因家长疏于看护而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案例很多,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不安全的地方不去、不安全的事不做。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危险地点的监管。比如,今年暑期,各地综治部门就发出通知,要求建立预防溺水协作机制,各镇街、教育局、学校、水库管理部门要加强情况的互通,对排查发现的隐患部位要及时落实防护措施。
每年暑期,学校、政府有关部门都有针对儿童安全的相关保护措施。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地方停留在发通知部署的阶段;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每个部门各自安排部署,没有统筹规划。义乌市公安机关就建议,对于儿童的安全教育和保护要做一个整体安排,然后再细化到各个部门、单位予以落实,努力探索建立科学、长效、贴近实际的工作机制。
公安机关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学校、家长,公安机关在保护儿童安全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农村地区作用更明显。
每年放假前夕,江苏盱眙警方都会派民警专门到学校村居,开展暑期学生安全知识讲座,通过展示传销、网友侵害等典型案例,加强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其防盗、防抢、防骗等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8月10日,留守儿童王某的父亲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公安边防支队库甫边防派出所表示感谢:“今年,我在矿区上班,没法回家照顾孩子。但边防派出所教俺孩子怎么保护自己,让我在矿上很放心。”今年暑期,昌吉公安边防支队专门成立了21个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工作小组,开展治安巡逻、组织邻里守望、联户联防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侵害留守少年儿童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派出129名边防警官开展“进行一次亲情谈话”、“开展一次警营开放日”等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有532名留守儿童参与了活动。
6月至今,河北省清河县公安局组织社区民警深入社区、村委,举办青少年安全防范讲座,开展宣传讲座18场次,受教育学生3万余名。他们还在暑假前通过入户走访与青少年父母沟通,引导父母加大对子女的监管力度,针对青少年暑期多到网吧上网的情况,加大对青少年容易出入的网吧、游戏动漫等场所的检查整治力度,对检查中发现未成年人上网的,对网吧业主进行严厉处罚。
(统稿:记者 张渊 采写:记者 陈正明 李德模 通讯员 吴慧 马士宝 周游)
·儿童保护,该向外国学什么
·法律缺失 机构缺乏 “困境儿童保护”面临困境
·儿童保护再敲警钟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我国儿童保护机制不健全 别让成就蒙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