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聊城确立“一三五”工程为平安建设目标任务

2013-08-14 07:49: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聊城确立“一三五”工程为平安建设目标任务

    量化成22个项目作为突破口

    “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大力开展平安聊城、法治环境、政法队伍‘三大建设’,扎实推进矛盾化解、规范执法、科技创安、基层基础、社会管理创新‘五大工程’”。这是山东省聊城市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在当地,基层政法综治干部把这个目标称为“一三五”工程,都能够倒背如流。因为“一三五”工程背后紧跟着22个具体量化项目,每个项目落实好坏将被直接考核到各县(市区)政法委、市直政法各部门和每个政法综治干部个人身上。

    “平安建设是一个庞大繁复的社会系统性工程,我们根据地方实际和平安建设的具体需要,用庖丁解牛的方式,将该工程细化为22个项目作为具体开展工作的突破口,也成为考核基层单位和干部平安建设业绩的主抓手。”聊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说,“通过这些项目的落实,我们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政法综治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建积极性,让广大政法综治干警下基层、接地气、筑平安、促发展,做一名平安使者,遍布社会的角角落落,促进地方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项目具体

    目标细化主体明确

    今年6月,荣桂金心存感激地给聊城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送去了锦旗。原来,四年前他在聊城某医院做手术的时候遗留在体内的纱布,到今年5月检查取出。后来,荣桂金找到了这家医院要求赔偿,但双方达不成一致,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无奈之下,荣桂金来到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寻求帮助。经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调解员刘军建的耐心主持调解,荣桂金最终获得了5万元的赔偿。

    记者了解到,建立像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一样的第三方参与调解机制,是聊城推进矛盾化解工程中“健全矛盾调处体系”这一项目的具体任务要求。以聊城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为例,该中心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共调处各类医患纠纷92起。其中影响重大的医患纠纷13起,调处成功率达92.8%,有效地化解了医患双方的矛盾。

    “‘一三五’工程细化的22个项目中,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项目名称、具体任务目标、明确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每个项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聊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唐华说。

    以推进基层基础工程为例,该工程共涵盖三个项目:“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加强社区网格化建设”。记者看到每个项目几乎都将指标量化,如“年底前,全市主要交通要道、公共场所、重点路段等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年底前,全市90%的社区、50%的村居推开网格化管理模式”……

    在村居网格化管理方面,高唐县鱼邱湖街道的蓝山社区是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典型社区。该社区将辖区合理划分为9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网格员,由社区干部、网格员、楼长组成网格团队,负责网格内居民的动态管理和服务。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这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唐华说,“‘一三五’工程的22个项目顺应时势,努力以精细管理、靠前服务确保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载体多样

    一村一警全市推广

    2012年10月29日,茌平县博平镇辛庄村村民一行8人给县法院信发法庭的法官朱振锋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和分别上书“三载诉案正曲直、一堂明镜断是非”、“秉公办案、公道人心”的两面锦旗。

    原来,茌平县为落实“一三五”工程,开展了“一村一警保平安”活动。朱振锋在当年7月份以包村政法干警的身份来到该村。入村后,朱振锋旋即了解到村民正在酝酿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原因起于该村辛保亮等401名村民对涉及该村的一块135亩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不满,2011年1月村民将原有承包人告到茌平县法院。案件几经波折由聊城中院裁定发回重审。重审期间,朱振锋主动找到双方当事人,耐心主持调解,最终促使双方在2012年9月就提高土地使用费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成功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一村一警是我们针对当前基层社会管理现状开展的一项保平安、促发展活动。这既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平安,又锻炼提高了政法综治干警的素质和能力。每位包村政法综治干警都像朱振锋一样,定期深入村居社区,宣传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发展经济,服务百姓群众,力争当好‘四大员’——基层信息采集员、法律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人民群众服务员,成为一名平安使者。”茌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杜贾林说。

    如今,“一村一警”的经验已经被聊城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推广。聊城市多个县(市区)在此基础上对“一村一警”经验进行了创新升级,有的向基层下派政法第一书记,有的向企业派出平安特派员,有的开展警民同心筑平安活动,还有的大力培养平安志愿者。可以说,每县一载体,形式丰富多样,真正使平安使者遍布基层。目前,全市共向基层派出5000余名政法综治干警,进驻了3167个村庄、社区,1519个企业单位。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处理矛盾隐患22109起,办理法律服务事项15635件,为村庄、社区和企业办实事1205项,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及时总结诸如一村一警、平安特派员、政法第一书记等经验做法,选树工作亮点和工作典型并在全市推广,本身就是‘培养典型推广经验’这一项目的题中之义。”聊城市综治办副主任谷月祥说。

    严格考核

    平安发展殊途同归

    为推动“一三五”工程和重点工作的落实,市县两级政法委、市直政法各部门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汇总、半年一小结、年终大检查的考核方法。年终检查结果不达标的县(市、区)和部门,将面临责任查究和否决列管,负责人将被取消评先树优的资格。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春节即将来临,为确保正在破产清算中的原临清市塑料总厂职工过好春节,临清市法院积极和有关部门协调,在过年之前将紧急筹措的400余万元职工债权清偿款全部发放到500余名破产企业职工手中,让他们过了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据介绍,近年来聊城各级法院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络,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涉企案件回访活动,并着力提高审判实效、建立预警防范机制。“按照‘一三五’工程的部署,法院所做的相关工作是按照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工程的具体任务要求,全力服务经济发展。”

    “政法综治干警的职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法综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聊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说,“聊城市政法系统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战略目标,以‘筑平安、保发展’为核心推进实施‘一三五’工程,努力为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强保障。”

    “让百姓平平安安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是对‘中国梦’最为朴实直白的表达和诠释。”聊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唐华说,“‘一三五’工程的22个项目和5000余名平安使者将为聊城百姓实现自己的平安幸福生活提供坚强的政法综治保障。”(余东明 孟伟阳 刁伟)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山东聊城:民警在积水中搀扶老人过马路
·山东聊城庖丁解牛将平安建设量化成22个项目
·山东聊城东昌府分局将被盗物品返还受害群众
·山东省检察机关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在聊城举行
·山东聊城东昌府落实“1+3”跟踪管控机制
·山东聊城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警方"快餐服务"

·山东聊城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警方"快餐服务"
·[视频]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活动在聊城高唐启动
·山东聊城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工作
·山东聊城中院科技手段助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聊城东昌府:开展“警校共建”涉校案降60%
·山东聊城普法拓宽百姓诉求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