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理论频道> 理论联播

追求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

2013-08-13 16:47: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冯颜利

    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和愿望,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大大深化了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的认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广大人民不懈追求的核心价值。

    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阶级属性

    公平正义具有丰富的内涵。虽然“公平正义”一词已为大众耳熟能详,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字面意义看,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合理的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正义则是指公正的义理,包含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从学科领域来看,公平正义是一个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道德品质和要求,是公平、公正、正义、平等等概念和理念的集合体。从本质上讲,公平正义是人们的一种生存理念,是作为调节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评价标准,属于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是利益关系的衡量尺码。

    公平正义在西方思想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渊源和阶级局限性。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同时,他把正义看作个人和国家的“善德”。“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平就是公正、平等,强调“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进入中世纪以后,在神学笼罩下,公平正义成为一种基于某种“天然”权利的“得其所应得”的道德律令。文艺复兴以后,公平正义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口号和价值追求。随着资本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渐成熟,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也逐渐成为了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客观上讲,资产阶级提出公平正义的观念不仅对资产阶级革命有巨大的意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制度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的运行以及良性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但是,深究其本质和目的,不难看出资产阶级公平正义理念与价值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这种将公平正义推到无以复加高度的理论说辞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事实上,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也好,作为一种价值标准也罢,本身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马克思曾指出,公平的权利 “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这就是说,公平正义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阶级限度内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在阶级社会中,公平正义带有鲜明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从来就没有超阶级的公平和正义。

    公平正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基本追求

    从根本上说,公平正义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相适应,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公平合理的、公正正义的,否则就是不公平合理、不公正非正义的。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来看,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奋斗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切实体现。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种种奋斗,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和各种社会权益。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对当下中国而言,追求公平正义,简要讲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处理事情正当公道,没有歧视和特权,体现出人们生存发展权利、机会、规则和结果的平等与公正。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过程也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把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记把握的基本要求,将其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本身就是追求、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我们国家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就是在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基础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与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当下中国具有突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打破平均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道路上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公平正义方面的问题。比如,从与公平正义关系最为紧密的分配问题来看,近年来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并需切实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资本、政府垄断部门和企业高管,劳动所占比例低,居民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较小,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地区和行业收入差距仍然呈扩大之势等等。不仅在分配领域,在生产领域、司法领域以及社会心理层面上,反映出来的有损公平正义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足现实社会条件,正视诸多有悖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现象和问题,积极回应全体人民的公平正义诉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它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体现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有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用目标定位从实践着手大力促进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全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明了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三个方面:加紧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和体系;推动政府职能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首先,抓住制度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发挥推动实现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针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应着力构筑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之中。

    其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政府职能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说,政府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具有重要的职责与义务。当前,我们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务必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推进政府职能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发展生产力,奠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体制环境;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进一步清除危害社会公平正义的不良因素,切实解决现实存在的不利于公平正义的诸多问题。

    最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站在新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站在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制高点上,而且需要脚踏实地地去落实,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全体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来体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就自然成为党员、干部应有的职责。每一个党员、干部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落实到位,而且要在行动上落实到位,真正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者,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促进者。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湖南省检察院举办检察工作研讨班 让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在裁判说理中实现公平正义
·防范冤假错案 实现公平正义
·周强:努力创作弘扬公平正义推动进步的作品
·坚守公平正义的心永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