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冯颜利
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和愿望,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大大深化了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的认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广大人民不懈追求的核心价值。
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阶级属性
公平正义具有丰富的内涵。虽然“公平正义”一词已为大众耳熟能详,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字面意义看,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合理的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正义则是指公正的义理,包含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从学科领域来看,公平正义是一个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道德品质和要求,是公平、公正、正义、平等等概念和理念的集合体。从本质上讲,公平正义是人们的一种生存理念,是作为调节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评价标准,属于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是利益关系的衡量尺码。
公平正义在西方思想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渊源和阶级局限性。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同时,他把正义看作个人和国家的“善德”。“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平就是公正、平等,强调“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进入中世纪以后,在神学笼罩下,公平正义成为一种基于某种“天然”权利的“得其所应得”的道德律令。文艺复兴以后,公平正义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口号和价值追求。随着资本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渐成熟,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也逐渐成为了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客观上讲,资产阶级提出公平正义的观念不仅对资产阶级革命有巨大的意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制度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的运行以及良性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但是,深究其本质和目的,不难看出资产阶级公平正义理念与价值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这种将公平正义推到无以复加高度的理论说辞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事实上,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也好,作为一种价值标准也罢,本身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马克思曾指出,公平的权利 “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这就是说,公平正义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阶级限度内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在阶级社会中,公平正义带有鲜明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从来就没有超阶级的公平和正义。
·湖南省检察院举办检察工作研讨班 让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在裁判说理中实现公平正义
·防范冤假错案 实现公平正义
·周强:努力创作弘扬公平正义推动进步的作品
·坚守公平正义的心永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