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象: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院长 洪志坚
连续四年受理案件居福建省全省各基层法院首位,以占全市22.19%的干警人数审执结厦门市32.49%的案件数,面对“案多人少”的工作压力,思明法院借力品牌推动了审判工作发展。记者采访了思明区法院院长洪志坚,请他谈谈思明区法院的品牌之道。
品牌创建带动工作
法周刊:近年来,思明法院着力司法品牌创建。为什么在法院发展过程中,你们会如此强调司法品牌建设?
洪志坚:思明区地处厦门的中心城区,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居民素质高,这些因素导致辖区内新型矛盾纠纷多,党委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要求与期望也高。因此,我们努力追求通过机制上的创新,打造社会认可的司法品牌,让民众通过司法品牌对司法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百姓认同感,从而提高司法公信力。
另一方面,通过司法品牌创建起到示范和辐射效应,提升法院工作整体水平。从2009年以来,思明法院连续四年年收案超过两万件,位列福建省基层法院第一位,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大幅上升。这个成就与我院坚持打造司法品牌是分不开的。
举全院之力进行创新
法周刊:你觉得思明法院在打造司法品牌方面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洪志坚:举全院之力创新,打造百姓、干警认同的司法品牌是我们工作最主要的经验。我院把建设“创新型法院”列入我院“公信型、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和科技型”的“五型法院”治院目标。可以说,创新推动了司法品牌的发展。
在机构上,我院特意成立创新办,吸纳青年干警,鼓励干警开动脑筋,成为党组的智囊团。开展“品牌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实行“一庭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同时注重干警座谈会、院长信箱和局域网上“金点子”栏目等举措,广纳民智,鼓励干警建言献策。这些都为我们创新提供了群众基础和发展动力。全院干警群策群力,发挥主人公意识,提了很多好点子。我院将这些点子提炼,打造成了司法品牌。像“微博曝光台”的点子就是年轻干警想出来的。
法周刊:我们看到,除了“微博曝光台”、“智慧服务站”、“思法讲坛”等品牌外,思明法院还打造很多民众认可的司法品牌,可否给我们介绍下?
洪志坚:在审判机制上,我院积极试点“量刑规范化”工作,出台“量刑备忘录”,规范自由裁量权,2010年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在我院观摩了量刑规范化示范庭。
我院还是全省试点知识产权“三审合一”的基层法院之一,以此为契机,我们努力探讨知识产权“三审合一”的工作机制,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品牌,今年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得到上级法院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我院还注重司法裁判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规范和引导作用,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成立了“金融合议庭”,集中审理由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各类涉及金融的纠纷案件,打造“金融合议庭”的特色品牌。2010年发布福建省首份《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2012年发布了“中小微企业十项风险提示”,通过案例评析的方式,对金融机构提出司法建议,受到上级法院领导的批示肯定。今年,我院发布《涉金融类犯罪审判白皮书》,分析金融犯罪常见类型及诱发犯罪的成因,提示金融机构加以注意并整改。
围绕审判工作创新
法周刊:思明法院司法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在这个好基础上,今后对司法品牌创建有何打算?
洪志坚:我院打造出司法品牌,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助推审判工作更加圆满地完成,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审判工作是法院工作的核心,今年,我院要在司法公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和创新形式。运用微博对庭审和执行进行直播,扩大我院官方微博的影响力。在鼓浪屿法庭建设“公民司法体验基地”,民众在这里可通过“知法、品法、守法”等活动了解法院工作,同时通过声、光、影等现代设备体验了解到法制进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民众架构一个全新的司法公开基地,让司法离民众更近一些。
推进小额诉讼工作,我院是全省最早探索建立“小额民事诉讼调裁机制”的基层法院。2004年就开展此项工作,201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试点单位,在小额速裁审判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今年,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贯彻好新民诉法,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记者 何春晓 通讯员 杨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