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重庆江北区人大听取群众对政府民生工作意见

2013-07-30 10:53:0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重庆市江北区人大听取群众对政府民生工作意见

视频面对面让老百姓说出心里话

图为视频会议现场。  文/图 记者 徐伟

“以前感觉这种会议离我们很远,只能听不能说。现在我们也能说了。”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参加视频会议的群众代表马俊如是说。

7月25日,重庆市江北区人大常委会举行听取群众对政府民生工作意见建议的视频会。来自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等9个分会场的群众代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来自江北区各个街道的12名人大代表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江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渝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人大代表与群众代表的视频面对面交流,让百姓说出自己最想说的问题,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民情、倾听民声、汇集民智。

进入会议室时,会场内部正前方一块由15个小屏幕组成的电视墙引起了记者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面电视墙是视频会议的关键所在,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可以通过这面“墙”看到各个分会场的群众代表。

会议定在下午两点半开始举行。记者通过电视墙看到,离会议开始还有二十多分钟,各个分会场就已经坐满了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会议开始后,各个分会场的群众代表会轮流发言。在会议室现场的人大代表将认真记录下每名群众发言时提到的意见和建议。

马俊是郭家沱分会场的一名群众代表。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经常在社区内走动,对社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较了解,所以被选为群众代表。

在发言中,马俊说,近几年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很大,以前很多学校连一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现在情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有些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她提出,是否可以让优秀教师轮流到各个学校教学,实现师资力量的共享。

此外,马俊还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以及中午留校儿童吃饭的卫生和营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我是一位母亲,我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母亲关心的问题。”马俊说。

为了开好本次视频会议,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在辖区内9个街道的分会场都安排了8至10名包括社区干部、民情联络员、街道分管民生生活的干部在内的群众代表。会议的主会场则安排了两名江北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来自江北12个街道的人大代表。

赵丽颖是石马河街道的人大代表,也已经是两届的区人大代表了。作为一名老代表,赵丽颖表示,自己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她认为,这是代表关注民生、听取民意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赵丽颖认为,如果让群众来审报告,群众可能不知道怎么说,但是如果问群众有什么问题,群众脑海当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他们想要反映的问题。以前人大代表只能知道自己片区内群众的意见,对其他地区群众的意见知之甚少。现在通过这种视频会议,每位人大代表都可以了解全区群众的意见。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群众的需求。

“人大代表就应该到基层去了解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赵丽颖说。

据悉,短短一个半小时会议就收集了50余条建议意见,涉及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方面。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将会传递到常委会会议上,并转到区政府所涉及的具体经办部门处理。

事实上,这种视频连线群众和代表,让群众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做法,只是江北区人大加强群众联系工作的一部分。

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亚文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加强代表联络工作,建立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区人大常委会挤占机关近四分之一的办公房,约650平方米的面积,打造了江北区人大代表活动中心,并在2013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

“这个中心有点对面代表视频民情连线室、点对点代表网络接待室、代表培训室、代表阅览室等众多功能室。我们今天使用的就是点对面代表视频民情连线室。”刘亚文向记者介绍说。

“通过视频连线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意在让群众有发言权,也让人大代表更直接、更方便、更及时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刘渝平说。

此外,近年来,江北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采取走访、电话、来信来访、电子邮箱、座谈等多种方式联系人民群众。以“进万家门、纳万众言、助万家和——代表大走访”活动为载体,组织代表深入基层,深入选民,“摆摊设点”、“进村入户”接待、走访群众,听民声、解民忧、汇民智。活动期间,全区200余名各级代表深入基层社区、企业学校82次,“摆摊设点”、“进村入户”接待、走访群众13000余人次,共收集选民建议意见近千条并及时梳理、分类转交“一府两院”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处理,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了解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刘渝平说,下一步,江北区人大还准备开展区委书记、区长视频接待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视频接待人大代表和群众,人大代表QQ接待群众等视频连线活动。

(实习生 钟伟伟)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