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官兵进社区与居民开展互动活动。
军爱民
在台风、暴雨等抗灾抢险现场,总能看到部队官兵的身影;在厦门举办的重大活动现场,部队官兵总是承担着重要的安保任务
民拥军
厦门两级法院针对涉军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为部队和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厦门已连续八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在最偏远的海岛,有他们坚守的身影;在每一次的抗台风抢险中,有他们匆忙的脚步。他们用一袭军装绿,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奋进,守卫着厦门的平安。
再过几天就是“八一”建军节,近日,市综治办、市双拥办与驻厦部队举行了深化军地共建“平安厦门”推进会,对驻厦部队官兵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与部队官兵共话“平安厦门”。
【救援】
每次抗灾,最可爱的人都冲在前头
战争时期,在魏巍笔下,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在和平年代,每次抗灾救援,他们依然最可爱。
今年5月16日,受暴雨影响,厦门多处店铺、车库、仓库被淹。灾情发生后,驻厦部队启动抗洪抢险救灾预案,数以百计的官兵奔赴事发地点,在疏散被困市民的同时,还帮助店铺等转运物资,减少损失。用抽水机将积水排干后,官兵们有的手拿铲子,有的忙推车,帮助受淹的市民清污,一天一夜不休。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而军民的鱼水情,应了这句话。”就在前不久,“西马仑”引来全城大暴雨,一名受困市民被武警官兵从房间救出时,这样表达他的感激。
【保障】
官兵巡逻身影,让游客心里踏实
患难见真情,而在平时的保障中,也到处闪动着军装绿的身影。
打造“平安厦门”,每到春节、五一、国庆长假以及夏季等时段,全市开展声势浩大的军警民“大巡逻”活动,武警、民兵预备役人员与警方,一起上街武装巡逻。
“看见他们巡逻,心里就踏实。”今年,一名来厦门过年的外地游客,这样表达对平安厦门的体会。
众所周知,厦门每年都要承办多项国际国内重大活动:1月份有国际马拉松比赛,年中有海峡论坛,9月份有“9·8”投洽会……这些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的背后,是军警民联合保障的不眠和汗水。
除了巡逻执勤,部队官兵还为重大活动提供了医疗保障。解放军174医院连续12年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医疗保障,累计出动医疗队伍400多人次,处理各类运动损伤参赛人员3690名。2012年,该院还成功抢救了一名心跳呼吸骤停的运动员。
【拥军】
法院开通绿色通道,司法拥军成亮点
可爱的人,受到市民的尊敬,同样,厦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厦门两级法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部队和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针对涉军案件,全市两级法院开通绿色通道,成立对口联系制度。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各区法院对涉及军人军属案件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及时有效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帮助军人解除后顾之忧。据统计,5年来,厦门两级法院共审结涉军案件200多起,司法拥军工作成为厦门双拥共建工作新亮点。
两年前,思明法院与共建单位厦门警备区某团,率先开通了“法律维军网”;最近,全警备区开通了维军网,里面包含了“法律咨询台”、“涉军大讲堂”、“法律学习室”等八大栏目,及时解答官兵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今年以来,在建设“平安军营”过程中,我市还引入了涉军纠纷特邀调解员制度,日前还为特邀调解员颁发了证书。
拥军优属,一直是厦门的优良传统。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份,厦门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自1991年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以来,厦门连续第八次获此殊荣。
【共建】
军地鱼水情深,唱响“平安厦门”
军地共建,一起唱响“平安厦门”,厦门一直在努力。20年前,思明群惠小学与厦门水警区建立军民共建关系,制定各种军警民共建平安校园联席会议制度,平安校园先后获得省文明学校、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等荣誉。
今年3月9日,全市深化军地共建“平安厦门”启动仪式举行,集美灌口作为全市唯一的军地共建“平安镇”示范点,共建平安报警点、执勤岗以及平安候车站,取得显著成效。
在翔安大嶝,街道与驻地官兵共建“英雄三岛平安海域”,维护码头、海上旅游的安全。前年,大嶝附近有一条沙船,因动机失灵漂往金门海域,驻地部队发现后,及时向街道、当地警方反映,并协助救援力量,将沙船安全拉上岸。
“深化军地共建‘平安厦门’活动,是推进‘平安厦门’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在近日召开的“深化军地共建‘平安厦门’推进会”上指出,接下来的军地共建,厦门还要推出一批新的共建项目,深入开展“无讼军营”创建活动,探索创新“军营平安驿站”等法律服务新载体,更好地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为平安厦门做贡献。
(文/图 记者 吴俊鸿 通讯员 柯少峰 周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