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重庆高院加强基层建设报告提请常委会审议

2013-07-29 11:11: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重庆高院加强基层建设报告提请常委会审议

五年在村社建便民诉讼点1142个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促进公正司法情况的报告近日提请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在报告中指出,基层工作是人民法院全部工作的根基。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加强基层法院业务指导

2010年至2012年,重庆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10余万件,审执结案件100余万件。其中,39个基层法院受理和审结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86.82%和86.86%。这当中,97%的刑事案件、99%的民事案件和83%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都是由基层法院审结的。

钱锋表示,全市法院审判工作职能的履行情况,直接取决于基层法院。

为了确保基层法院审判职能的履行,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一方面通过出台规范性文件,开展法律法规培训,组织疑难案例研讨和健全案例指导制度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确保基层法院审判职能的有效履行。

另一方面,通过深化审判管理,促进审判质效稳步提高。在全市法院推行繁简分流、开展小额速裁程序试点,对法律关系单一、案件事实清楚、争议标的金额较小的案件实行速裁,满足人民群众提高审判效率的需要。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还设立速裁室,速裁案件242件,当日结案率达82.23%,7日内结案率达100%。

据悉,重庆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指数在全国法院的排名从2008年的第20位,2010年一跃升至第4位,并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稳居全国第3名。

便民诉讼网络高效便捷

“一个电话,法官20分钟就来了,3天就把事情解决了!”家住重庆山区的刘国香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设在家门口的便民诉讼网络确实高效、便捷。

自2008年起,重庆三级法院在未设法庭的乡镇构建了“庭、站、点、员”四位一体便民诉讼网络,采取巡回审判、案件信息查询、诉讼指导、诉外引导和司法救助作为基础性便民制度保障。截至目前,重庆市城市社区和农村共有便民诉讼联络站272个、便民诉讼联系点1142个,便民诉讼联络员6227个。

事实上,便民诉讼网络只是重庆法院发挥人民法庭便民诉讼作用的一个部分。自2010年以来,重庆市人民法庭办理案件的总量快速增加,2012年人民法庭结案总数达6万余件。

为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切实解决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老百姓打官司不方便的问题,法院从法庭新建和恢复、巡回法庭、便民诉讼网络建设和民生法庭等四个方面加强人民法庭的便民诉讼功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每一个人民法庭都配备有一辆巡回审判车,统一配置巡回审判箱,内置电脑、打印机及法庭横幅、国徽等巡回审判必需品。民生法庭的创建达标率更是超过90%。

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快捷优质的诉讼服务,全市基层法院还大力推广预约立案、“夜间法庭”、“周末法庭”等做法,让人民群众行使诉权更加便捷,维护权益更加及时。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是人民法院‘基层的基层’,也是方便群众诉讼的重要平台。”钱锋表示。

“有理推定”解决涉诉信访

涉诉信访问题,不仅事关群众利益和司法公正,而且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司法形象权威。2010年以来,重庆市高院认真抓好涉诉信访处理工作,妥善解决了各类信访问题。

院长接待是解决信访问题的高效措施,但是,院长不可能天天接待。怎样才能实现院长天天接待呢?

重庆高院“四两拨千斤”,运用院长邮箱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为了沟通民意,充分听取民众诉求,重庆市三级人民法院都设立了院长邮箱,老百姓的信访信息可以直接发到院长邮箱,真正实现了天天都是“院长接待日”。

据悉,全市三级法院院长共收到电子邮件34000余件,其中,重庆市高院院长亲自收阅的有990余件。

钱锋还要求,各级法院要坚持树立“有理推定”理念,对于所有来法院起诉、申诉和信访的当事人,一律首先假定有理,依审判程序、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确定当事人有理或无理。

此外,重庆法院还引入诉讼心理干预,在诉讼和接待信访中,引入专业心理咨询、情绪疏导,有效化解了大批信访问题。

数据显示,2012年重庆法院涉诉信访案量连续5年降幅超过30%,涉诉涉执信访量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院中一直保持低位。

(记者 徐伟/实习生 钟伟伟)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