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数字化审判庭内开庭审理一起刑事案件,审判庭内审判台、公诉人席均与平常的庭审没有区别,但不同的是,被告人席被一面巨大的电视画面所替代,而此时被告人正在关押地法院的法庭内通过远程视频接受庭审。
此次庭审是河北省首次网上远程庭审,不仅节约了办案经费,也避免了被告人押解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目前,廊坊法院已全部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远程庭审。这只是廊坊中院通过提升信息化建设促进办案公开公平高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促进司法公开高效,廊坊中院加强科技强院的工作力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执行联动指挥中心、法警指挥调度中心、审判管理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司法服务中心、数字化控制中心,取得良好效果。
“司法公开才能保证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才能彰显法治力量。人民法院要以完善信息化建设助推公正司法,努力提升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廊坊中院院长王越飞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案件流动网上可见
“轻轻一点,快速完成立案,系统自动生成案号;再轻轻一点,自动分配法官;最后系统对法官制作的法律文书电子稿进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签章,还是轻轻一点,自动生成法律文书,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整个审理过程全在网上一清二楚。”廊坊中院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着审判管理中心系统操作流程。
过去法院审案,立案时候程序繁杂,法官出于各种原因还要“挑案子”,审判后法律文书难出炉。针对这些问题,廊坊中院大力部署开展数字法庭建设,对所有审判、执行案件从立案到归档全部实行网络化、流程化管理,运用多套系统保障审判质效。
目前,廊坊中院基本实现当天立案当天转入业务庭,且通过内部局域网,各业务庭都能及时看到分案信息;审判管理系统将已结案件审判效果打分排名,对法官进行量化考核,实时显示在业务庭终端;审判辅助系统实现法律文书网上起草、上报、审批、修改和智能纠错、逐字校对、法规查询,数字审委会、法律文书批注、电子签章、电子档案等为审判质效“多卒保驾”;正在研发的案件质量流程校验系统,更是在更细的节点上对案件进行全程监控、检测,及时发出预警;当事人可通过廊坊中院网络随时查询案件立案情况、办理进度及主办法官情况,审判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执行威慑老赖难赖
该赔偿不赔偿,一直与法院执行人员巧妙周旋,银行无存款、名下无车辆房产、外部无债权,账面做的“干干净净”,表面还摆出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诚意”,廊坊某败诉承担赔偿责任的公司将赖账工作做到了极致。面对“老赖”,廊坊中院有绝招:将其不良诚信信息录入执行联动信息管理平台。没多久这“老赖”就主动找到法院执行人员,要求履行义务。原来招标审核部门在廊坊中院平台上看到了该公司不良诚信信息,在审核中取消了其竞标资格。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再能赖的“老赖”也得老老实实地履行义务。
针对群众反映的“执行难”问题,廊坊中院开通了执行联动信息管理平台,与行政审批系统相连接,对拒不执行裁判文书的“老赖”在平台上登记,限制其开展任何行政审批行为。同时该院建立起与中国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以及公安、工商、土地、房管等政府机关的点对点链接,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信息的单线共享。平台开通以来,已登录被执行人484人,在强大的威慑机制下,不少“老赖”主动履行了裁判文书。
信息公开群众得便
打开廊坊中院在人民网开通的官方微博,“请问我在网上司法服务中心自主立案之后还应该怎样操作?”“我通过系统的网上诉讼费计算得到一个数字,但还有些不是很懂,麻烦您解答一下。”不少粉丝与该院留言互动。“在微博上大家得到的是信息,在电子化的司法服务上得到的是高效与方便。”一位网友说。
“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廊坊中院积极运用信息化成果,主动服务群众,回应群众司法关切。去年以来,廊坊中院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庭审直播系统与文书上网平台,至今直播庭审800余件,文书上网70%以上,涵盖民商、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力争做到依法公开的最大化。
“我们要不断加大网上直播、文书上网等信息化建设力度,要把案件充分公开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大力倡导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王越飞表示。
此外,廊坊中院还建立起网上司法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与实体司法服务中心、村(街)司法服务站相互呼应,开辟了立案审查、材料转接、法官约见、判后答疑、案件查询、阅档预约、法律咨询、司法救助以及旁听证办理、司法确认、诉调对接、诉讼费计算等20多项功能,该系统的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当事人诉讼,有效拉近了人民群众同法院的距离。
·河北廊坊:三项战役护驾“平安廊坊”
·河北廊坊信息化“编程”畅快群众出行
·河北廊坊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纪实
·河北廊坊信息化“编程”畅快群众出行
·河北廊坊公安打掉一个跨省盗窃奥迪汽车团伙
·河北廊坊:“平安社区”构筑居民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