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学理论

法学专家:循证矫正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

2013-07-17 08:41: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监狱采用循证矫正后,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下降很多。”7月16日,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校长、研究员张晶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引入循证矫正模式并将其本土化,十分必要。

    从2012年年底开始,循证矫正在我国“着陆”。目前,司法部确定全国9个监狱开展循证矫正试点,其中4个在江苏。

    为了更好地推动循证矫正试点工作开展,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在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成立循证矫正研究中心。该中心多位学者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就引入循证矫正的积极意义和开展试点所需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彰显新时代监狱工作价值

    循证矫正是近二三十年国外普遍采用的先进科学矫治方法,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但是,这个“舶来品”引进到我国监狱是否会一样奏效呢?

    张晶对此持肯定态度。他解释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进一步深化,在短时间内降低重新犯罪率几乎是不可能的。2008年以来,我国将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确定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现有机制,引进循证矫正并本土化,有效遏制重新犯罪率升高的趋势”。

    “循证矫正是对过去传统理念的重大突破。”张晶说,循证矫正要征询罪犯的意愿,而我国过去改造罪犯的过程不太强调和尊重罪犯的意愿,监狱民警是改造主体,罪犯是客体,在改造过程中没有发言权。循证矫正蕴含了矫正者和被矫正者平等的属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据介绍,循证矫正中罪犯的意愿要符合一定条件,即该意愿必须是合法、合理的;意愿必须与矫正有关;必须是经监狱努力可以实现的意愿。

    循证矫正也是监狱工作方法的创新。张晶举例说,以前,我国监狱工作方法过于传统,没有长远规划。这几年推出的个别教育、心理矫治、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等举措,也没有完全突破传统方式。新形势下,需要创新工作方法,以提升监狱工作效果。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曾参与做过一项调研,调查了全国10个省份监狱系统近8000名罪犯,发现罪犯中80%为社会底层人员。“循证矫正对这些人持挽救、帮助、引导的态度,彰显了新时代监狱工作的价值。”张晶认为。

    组建案例库共享矫正资源

    江苏4个开展试点的监所,目前共对54名罪犯开展循证矫正工作。试点人数最多的监狱不过20人,最少的仅7人。《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资源不足、警力有限是试点人数较少的重要原因。

    “循证矫正的专业性要求高,目前,我国监狱民警多为管理型,矫正型民警很少;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很多,能运用到循证矫正中去的却很少。”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法律事务专业科主任、教授宋行说,当前亟待提高监狱民警的专业化水平。

    该校副校长、副教授胡配军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高质量的罪犯矫正工作,必须有专业化、职业化的民警队伍作保障。他建议进行专门培训和从业人员素养测试,只有符合标准者才有资格从事矫正工作。同时,创新机制,引导民警做细、做实、做精矫正工作,积极探索可供循证的矫正项目。

    学者们普遍认为,循证矫正要科学化推进,必须促进矫正档案的规范化,矫正人员应当在矫正结束后总结矫正做法,形成个别化的案例传入统一的网络,建立案例资源库,形成矫正人员人人可查的活档案,促进矫正资源充分共享。

    “在启动循证矫正前,应对矫正对象进行充分评估,有些罪犯只是一时糊涂犯罪,不需要太多的矫正,有些罪犯投入再多资源也无法矫正,应当将更多矫正资源放在需要的罪犯身上。”胡配军说。

    符合国情下的本土化探索

    引入循证矫正需要本土化,这是监狱管理领导层、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一致观点。

    江苏省司法厅厅长兼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柳玉祥表示,试点工作需要把握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从个性中探寻到共性的东西,找到更加适合我们的研究方法和矫正方法,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矫正工作模式,为全国监狱全面推广循证矫正工作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姜金兵认为,循证矫正的技术原则和工作原则都要本土化,只有结合实际,入了乡、随了俗,才能落地生根,焕发出生命力。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也不单单是监狱部门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这有一个不断磨合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监狱管理层的观点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认同。

    “我们结合实际设计了6项技术原则和5项工作原则,即以精准评估原则、证据优先原则、目标引导原则、过程控制原则、持续改进原则和自助助人原则为内容的技术原则,和以科学化原则、操作性原则、稳妥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法治性原则为内容的工作原则。所有这些原则的设定,都基于我们的工作实践。”张晶介绍说。

    张晶以安全性原则举例说,监狱的绝对安全是系统内外、行业上下所认可的一种状态,也是监狱对社会的最直接贡献,具有中国特色。推进循证矫正,安全性原则是基本的原则,任何违背安全性原则的循证矫正都不可能长久,也背离了研究工作的初衷。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对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的思考
·600多社区矫正人员从阳光中途学院“毕业”
·湖南津市模式:从纠纷化解到社区矫正
·对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的思考
·密切配合 主动出击38小时社区矫正人员重回视线
·青海省社区矫正管理人员 业务培训班圆满结束

·青海省社区矫正管理人员 业务培训班圆满结束
·西宁市城北区举办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