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法庭里辩护,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价值30万美元的藏羚羊皮,在辩护过程中突然喘不过气……
7月14日,2013年“1+1”行动律师志愿者欢送会在广州召开,为21名奔赴中西部困难县区的优秀律师送行,去年支援西藏那曲的王云松律师向记者讲述了过去一年的难忘经历。据悉,他们中有8名“续签”律师,年纪最大的59岁。
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严植婵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2012年,广东共选派了22名律师志愿者参加“1+1”行动。一年来,志愿律师在贫困地区为当地的困难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协助开展普法宣传,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00多件,涉及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妇女等多个群体。接待法律咨询8000多人次,有效满足了服务地的法律援助需求。
严植婵说,今年,广东派出的21名“1+1”法律援助律师将到西藏、新疆、甘肃等中西部省区的偏远县区,其中有8名为去年出征的老法援,今年继续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续签的唯一一名女律师江亚芳是律师事务所主任,她已从业20多年,“一年收入几百万元是没得说的。”然而,她愿意放弃丰厚的收入,每年仅有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发给的两万余元补助,去年她去云南澜沧地区进行法援,今年续签则去了新疆地区。这边妈妈去西部法援,那边女儿也当仁不让,要前往坦桑尼亚的孤儿院做义工,当日下午,母女俩携手前往机场,相拥告别。
在那曲待了一年,今年王云松仍坚持留了下来。他告诉记者,那曲的海拔4600米,强烈的高原反应起初让他几乎支撑不下去。
对一宗故意杀人案,王云松印象很深刻,早上十点开庭,一直开到下午四点钟,这么长时间的开庭对他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不停地询问每个被告人,核实每一个案件的细节,王云松喘气的频率越来越高。
下午两点,在询问到最后一名被告人时,王云松突然喘不过气来,“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就像死了一次但又马上活了过来一样。”回忆起那段经历,王云松至今心有余悸,他说,“法警马上端来了一杯水,我喝了一口,感觉活过来了。”
在那曲的一年里,王云松共为300多人次提供法律咨询,代书诉状、答辩状近50份,受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9件,司法调解3件。
在那曲的日子,王云松深深被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淳朴感动,考虑到自己手头还有不少工作,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继续留在当地支援。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
报名的时候,王云松开办的个人律师事务所经过两年时间的打拼,律师人数已达近三十人,律所经营逐渐走上了正轨,“可以说如果我不离开广州,律所肯定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也正是王云松的离开,律所的经营重新陷入困难,为了减轻经营的压力,他将律所从高档的办公楼搬到一个破旧的地方,律师也走了大半。“回头看来这个不经意或许是必然的,我不后悔,我的人生道路因此而发生改变。”王云松说。本报广州7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