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许木槎: 17年调解300宗村民纠纷

2013-07-15 11:19: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涛声依旧,民风日淳。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深渔社区如今的不少民事纠纷调解已不再那么费事了。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该社区纠纷不用写调解协议书的和解达22宗,占调解总量的79%。这些,与该社区历任17年的老调解委员会主任许木槎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

    深渔村的2600多渔民,与当地的居民杂居在马宫渔港边。这里与各地一样,邻里摩擦,经济纠纷、家庭矛盾、小偷小摸等时有发生。许木槎自1996年起就任村调委会主任和镇治安队长,17年来经常忙碌于此类不起眼的小事中。把300多宗各类纠纷调解得妥妥贴贴。

    勤磨嘴皮 调解不忘教育

    勤勤恳恳,一心扑在工作上,是许木槎身上的主要特点。“行船跑马三分命”。出海捕鱼,利益与危险并存。2010年8月的一天凌晨,该村的一艘渔船在惠东海面作业时,被一艘货船撞沉。虽经各方全力抢救,仍有6名船员死亡(其中3人为四川籍渔工)。然肇事船只却已逃逸,故理赔成了渔工与船主之间的焦点。几经磋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的要求相距甚远。船员的几十名亲属赶来深渔村住下,协助遇难者家属索赔。区、镇政府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历任过村党支书、副支书、党支委和村委会主任的现任村委会副主任许木槎按政府“努力工作,确保公正,及时理赔”的指导思想,不顾自己感冒低烧持续不退,与村调解委的同志们分工协作,尽力帮助双方加强沟通。渐渐地,双方都能理解对方难处:船主船被撞沉,又找不到肇事者,只好把仅有的另一艘卖掉尚不够赔偿;死难船员家属生活无着,甚为艰难。

    此外,许木槎还把过去一宗事故赔偿的协议公诸于众,并通过座谈、调解会等,不厌其烦地向大家介绍当地渔民践行妈祖美德:平时亲如一家,急难互通有无、互为帮衬的民情风俗。有效地促进了外来渔工及遇难者亲属的文化认同。还做到遇难者亲属有求必应,陪他们到区火葬场看遗体、遗体火化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光大大小小的协调会,他就开了20多场。他每场都斟茶送水,礼貌有加。“功夫不负有心人”,许木槎和大家的不懈努力,妈祖美德的劝化亲和,终使6位死难者家属与船主达成和解,得到公正而合理的赔偿。

    扶正祛邪 维护良好风气

    在村里处理一些相关问题时,总有人说三道四。但绝大多数村民是支持的。在治安防范上,他总是与队员们一起,穿村过社,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治安巡逻,犹如给违法犯罪人员筑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若一有案件发生,许木槎总是积极协助边防派出所的干警寻找线索、分析案情、追捕嫌犯等。他说,犯罪侵害人民利益,若不及时打击,便会助长不良社会风气。

    2010年7月间,当地的惯偷徐某偷了某单位的16捆价值近2万元的电线,侦查结束后,实施抓捕时,许木槎协助派出所干警到徐某家里抓人。任许木槎怎么叫门,徐某就是不开门。最后,干警踹开了徐某家的门。不料徐某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水果刀,朝着他们挥砍过来。干警瞄准机会迅速抱住徐某的腰,许木槎则迅速向前出手夺刀。此刻,他发觉左手手指有丝丝凉意,待他成功夺下徐某的刀,并抓住他双手让干警扣上手铐后,他才倍感剧痛并看到满地鲜血。他左手食指和中指的中间位置被砍断了。经治疗,两只手指虽接上了,但却不能弯曲。

    ■对话

    基层工作要有妈祖心肠

    南方日报:做了17年的农村调解工作,你有何感想?

    许木槎:农村调解工作最为重要的是要认真负责,要把其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才能有好的效果,才能让大家认同你、理解你。这样,你说的话就有分量,人家愿意听。

    南方日报:调解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许木槎:要不怕麻烦,不怕辛苦,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千方百计弄清双方的真实意图、真实想法,提出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意见。

    南方日报:妈祖的美德在调解中真的有那么大作用吗?

    许木槎:妈祖有“扶危济困、救苦救难、互通有无、公而忘私”等美德,是渔家克服困难,讨海牵鱼求生存的需要,故代代相传,并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同。在调解工作中要求他们学习妈祖,互谅互让,往往事半功倍。实践说明,我们把妈祖文化运用于纠纷调解是有作用的。深渔村各种纠纷由过去的每年30多宗下降到14至15宗,而且调解难度大幅下降,就是很好的注解。

    南方日报记者 洪继宇

    通讯员 钟训成 周贵毓 谢丽梅

[责任编辑:闫天舒]